我們這一「團」

文/諮商心理師  陳安琪

很高興有這樣的緣份,在2012、2013年及今年度,我帶領(或協同帶領)癲癇之友協會主辦的人際互動團體、自我探索成長團體。在此之前,我對於癲癇的認識不多,許多都是來自媒體的一知半解,甚至積非成是的錯誤觀念。但這一切,因為認識了協會,並與癲癇朋友一同經驗團體的歷程,我藉著協會的刊物,以及事先閱讀專業書籍,事後參與醫師的講座,重新認識癲癇。

比一般大眾幸運的是,我有機會經由團體中癲癇朋友的經驗分享或是家屬們的敘說,對癲癇朋友的生活和各種處境有較多的了解,像:他們如何與癲癇共處?在家庭關係、學校或工作場域、人際關係、感情與婚姻…上,因為癲癇走進他們的生命並長期存在著,產生了什麼轉變和一再經驗的各種感受、情緒,他們怎麼因應這些轉變和狀況讓生命繼續前進?從團體的歷程中,我不僅碰觸到癲癇朋友或家屬的無奈、挫折等種種情緒,更多的是他們為自己或家人的努力,面對困難仍堅持面對,對家人的愛、不放棄的心和生命的韌性、勇氣。

在團體中,每週會分享生活中的心情和轉折,也有機會談及一路與癲癇走來的心路歷程或人生種種,團體成員也以當下真實的感情、自身經驗的感觸互動回應。有時團體也會設計需要手腦併用、動態的活動,讓大家更加熱絡並有機會見識到成員的另一面。團體中活動或主題的設計,無非希望讓大家能夠表達自己、抒發情緒,從彼此經驗和感受的分享中,讓成員成為彼此的鏡子,從中更加了解自己,練習接納別人也接納自己,學習人際界線的維持或彈性,在其中自在展現自己,也能傾聽、表露真實情感,促進人際互動能力和溝通技巧。

在團體裡,帶領者和成員共同營造一個安全且接納的環境,讓大家放心的在其中互動,學習即使彼此的經驗和意見不同,仍能在願意了解的基礎上繼續溝通、澄清,促進關係的深化和穩固。透過團體過程的累積,成員得以將這些正向經驗漸次內化,帶回到生活的場域裡和他人互動,也提升自信。我們希望在團體結束後,大家不論是面對繼續與癲癇共處的現實,或是外界對於癲癇的誤解與污名化帶來的挫折感、生活既有的困難壓力,都能夠在心中找到力量與和諧。

有時成員會提到因為服藥或發病頻率的影響,自認在反應或記憶等能力上不若他人,感到沒有自信或挫敗,但我卻在團體的活動裡發現成員實是自謙啊!例如:在一個以「非口語溝通」為主題的活動裡觀察到,成員們使盡全身解數伸展肢體、表現演技,要讓隊友迅速了解自己的意思,過程中他們展現創意、想像力、一再嚐試的堅持、勇於打破害羞,以及互動中對伙伴的信任和鼓勵,都令我讚賞不已!我也看到猜題一方的成員,不斷發揮細緻的觀察力,將蒐集到的線索擴大聯想並立刻和對方核對以便解謎,反應很快啊!更精彩的是,有時雙方只是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心領神會的猜對了,當下真是對成員在團體中培養出來的默契和情誼覺得很感動開心。活動中,看著大家又急又跳又叫,熱切投入的樣子,每個人都好美好亮,那是一種熱忱與把握當下的狀態,不但會讓週遭的人都受到感染一起投入,也讓我們暫時忘記是癲癇將我們聚在一起;我們就是一群一同分享、一同笑,一同投注熱情又關心彼此的友伴。就算在團體進行中有成員癲癇發作,就像走路不小心絆到一下,不必耽心遭遇異樣的眼光,繼續就好。

有時我們會透過作畫或是創作做為自我探索或自我表達的媒介,有些成員遲遲無法下筆,耽心作品不夠好,但我澄清這並不是美術課,也沒有任何比較和評斷,在我和其它成員的鼓勵下,伙伴們一旦嚐試畫下第一筆,就能在一筆又一筆的塗鴉之中,忘卻對於他人的眼光和評價的不安,像個純真孩子般全心作畫,即使技巧不純熟,但其中的個人特色、所攜帶的情感和故事,讓每件作品就像是在大聲說著:「這就是我!我有故事要說!」,豐富而動人。這樣的展現也讓團體成員同感欣賞並勾起彼此的好奇或共鳴,進而增進大家的交流和更深入的認識,從這樣的互動,成員們被同理、支持,也得到力量,而我也從中受到感動和鼓勵。

經過團體的歷程我理解到,癲癇朋友們的確可能遭受過很多的誤解與不公平的傷害,生活中也因為癲癇的不定時發作而有所不便,這可能讓他們感到受傷和挫折或讓他們在人際互動中卻步;有些是因家人耽心和心疼他們受到的不友善回應,以及耽憂發病時週遭環境不安全,而予以保護和限制,減少與外界建立關係的機會。其實,癲癇朋友和所有的人一樣,很需要友伴互動的樂趣與滋養,而這正是協會所努力的工作之一,包括:不斷向社會大眾介紹癲癇,傳播正確的知識以化解錯誤的認知和去除污名,創造友善不具歧視的互動;以及辦理各種豐富的活動讓癲癇朋友能夠互相認識,結交友伴彼此支持;除此之外,一年二次的心理成長團體,則透過心理專業者的引導與成員間的動力,讓癲癇朋友或家屬能從互動中自我成長、習得更有效能的溝通方式,並得到支持的力量。

每期團體結束後,我仍會回想著那些因彼此生命經驗的共鳴而觸動的表情,以及成員在團體歷程中展現的潛能、才華和各自鮮明的特質,我很想回饋給癲癇朋友們的是:每個人內心都有如此的創意和活力,並不會因為生病服藥或他人的評價與眼光而真正消失,只是往往被自己的耽心、自卑或過去的不愉快經驗給壓抑或制約、掩蓋了,若有機會能展現並看見自己內心中的熱情、創意,能在團體中自在表現自己的特質並得到真誠回饋,讓各種不同的自我經驗和人際經驗發生,就算未來仍要與癲癇共處,我們卻有可能不讓它限制我們與人交流,能勇於探索各種生活樂趣,讓生活和生命更加的多彩多姿,迎向豐富的人生。

人生漫漫,我們多少都有創傷和挫折,或許曾被過度限制或保護,或者感到孤單與失落,但透過分享和表達,我們得以了解彼此、建立關係,也或許我們都需要學習和不斷練習,才能坦然表達內心的感受和情緒,並在表達之後找到內在的力量,勇敢迎向另一個明天,繼續探索更多的可能、尋找知音和友伴。在我的助人工作和團體帶領裡,我想做的就是陪伴大家認識自己,並從中找到自在的方式「自處」或是「與他人相處」,這也是我與黃宗慈老師當時設計「自我探索團體」與「人際互動團體」的初衷與目的,而在團體歷程中我們也學到很多很多,感動很多很多,看到成員的轉變和笑容,正是我們繼續下去的最大動力。

分享這些觀察與心情,是想讓大家知道,癲癇是一個擾人的疾病沒錯,但癲癇絕不代表你這個人,他只是你的一小部份;但若因為發作的難受與干擾、過去的挫敗的人際、職場經驗帶來的不安焦慮,讓你無法與癲癇和平共處,而忘記了在癲癇之外,你還有很多能力、特質和潛能,那真的好可惜!如果能試著展現自己的每個面向和特質,拓展生活圈,就算從家門口的鄰居、便利店開始走向人群,終究會遇見認識和懂得欣賞你的人;反之,若總是害怕受傷而封閉自己,也就少了更多讓人認識你的機會,也少了很多從互動中認識你自己,進而肯定自己的機會了。

和大家相處的這段時間裡,我聽見你們一路走來的難,深知要跨出一步並不容易,但這必須靠著一點點去嚐試、探索自己來累積,進而接納、找到肯定和欣賞自己的亮點,讓它發光,長出信心;過程裡你會知道即使不盡完美,但你就是最獨一無二的啊!包括你的癲癇也是獨一無二,你的一部份。

筆走至此,也想讓你知道,你並不孤單,因為有協會,協會辦的活動正是開始練習的最好起點,那裡有許多也和癲癇共處的朋友,許多與癲癇有緣份的人(像是家屬、醫護或是像我這樣的有緣人)都願意也等待著有機會認識你,我們比一般大眾對癲癇的了解可能多一點,也知道發病的狀態和處置可以在發病時陪伴你,相對上是安全、可信任的,我想邀請大家從這裡跨出這一步,無論是去遊山玩水,或是參加一年二次的團體,相信都會是好的開始,也許能為你的下一步累積一些經驗和準備,培養出一點點的力氣,走向你自己的路。

不知道看了我的分享,身為讀者的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期待有一天,能在團體中遇見你,和大家一起聽聽你的故事,一起去發現,你獨特而珍貴的那部份,我期待著那一天我們的相遇。

(本文轉載自台灣癲癇之友協會癲癇資訊季刊第24卷第02期,感謝協會慨允轉載。)

 

Tags: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