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障生的奮鬥史

作者:  阿智

丹是個聰明可愛的孩子,一歲多就會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需要。因為他的口語表達力強,容易溝通,所以一直是一個人際觀係良好、情緒穩定的孩子。

雖然在幼稚園時,丹常把數字和英文字母寫顛倒,大班時ㄅㄆㄇ的學習有些困難,去 YAMAHA 音樂班也學得挺挫折的;但我們以為只要再大一點就會開竅了。沒想到進了小學情況更嚴重。

小一ㄅㄆㄇ仍寫顛倒,四聲混淆。到了學國字時,就很辛苦了。功課常寫到十一、二點,每做功課就頭昏頭痛,食慾不好、便秘、指甲咬得光禿禿的。考聽寫更慘,幾乎從來沒及格過。罰寫、打手心都沒用,丹只有更緊張、更不快樂。但是因為他數學和自然還可以,功課又有媽訂正過,所以沒被學校提報到資源班。

小三、小四的班導師是神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社會課上到台灣歷史,老師把教室佈置得讓學生彷彿身歷其境,上起課來就像在聽精采的故事。老師又撥出週三下午半天的空檔,義務指導幾個國語文需要協助的學生,當然丹也是受惠學生之一。在數學方面,老師允許他按照自己的速度慢慢寫。起初一張考卷要寫到下午,逐步的可以在午餐前完成,最後也可以趕上同學們的速度了。那兩年是我們母子的快樂時光。一方面丹的各科成績都在90分以上,最吃力的國語也有7、80分;另一方面我自己到高師大特教系去旁聽,並了解到丹原來有學習障礙。

親、師、生共同努力了兩年,一切似乎漸入佳境,沒想到五、六年級換了導師,我們又陷入了惡夢中。社會科第一次月考就拿了個40幾分。除了自然還維持水準以外,國語、數學都不及格。老師派功課只有口頭宣佈,有時一天的功課分幾次說,丹的聯絡簿抄得七零八落,且開始有功課遲交和漏交的情形出現。導師認為丹是為了逃避寫功課才選擇性的抄聯絡簿。我在家裡一再的叮嚀和提醒,威脅利誘都用盡了,聯絡簿還是抄不完整。老師說派功課的方式是為了讓孩子提早適應國中生活,其他同學都適應了,他相信丹也可以做到。可惜丹一直做不到!我成了一個徬徨無助的媽,一下子怪孩子,一下子怪自己,一下子怪老師。可怕的是,丹從一個細心負責、樂於助人的好孩子,變成一個逃避責任、愛說謊又會罵髒話(因為成績不好被同學罵白痴,就回罵連自己也不懂的髒話)的壞孩子。我的心真是痛啊!

幾次溝通無效,我們轉而求助於醫療體系。經過一連串的檢查,排除了所有功能上的問題,也就是說丹的視覺、聽覺、腦波、感覺統合等等在功能上都沒問題。最後做了魏氏智力測驗,沒想到丹的智商高達132,不過在文字處理和數理能力上有明顯的落差。醫生在診斷書上寫著:疑似學習障礙,有鏡像視覺;即看字左右上下顛倒,合併聽理解障礙及長期記憶障礙;自我形象差,自信心不足。接著有職能治療師為丹和一批情況類似的孩子做了一季的團體治療。

我們每週跑醫院,丹請假我也請假,上完課就回家練習,效果卻是不彰,成績也沒什麼起色。這時丹就要小學畢業了,我們母子倆對國中生活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覺得還沒預備好,於是決定休學一年。雖然有朋友好意的建議我們在家先讀國中的教材,這樣明年入學就比較有可能跟得上,但是我決定不要這麼做。這一年我要讓丹好好休息,要給他無壓力的學習。

於是,每天早上,我們一起讀國語日報,抄日日談,不懂的我為他講解;我們一起讀吳姊姊講歷史故事,期望他對歷史有一個整體的概念,而非只是片段資料的背誦。下午則安排每天有不同的學習。週一在音樂老師家學鋼琴和直笛,加上自由閱讀;週二、週四在英文老師家上課或是做餅乾糕點,有時陪老師出去購物順便充當翻譯;週三和一位義工媽媽去科工館自由探索;週五則是到美術老師家去上他最愛的畫畫課。另外,丹每天還參加泳隊的練習,從中培養出堅強的意志力和紀律。他體會到——凡事只要持續的努力,或早或晚,一定會達成目標的。他又發現,越害怕的部分越要強迫自己多練習。一旦不再害怕了,教練所教的就能夠體會,動作也就會水到渠成了。

時光就在快樂無壓力的學習中飛逝,轉眼一年過去,這時的丹已經不再那麼害怕上學了。在休學的一年之中,他建立了各科的基礎能力,培養了強健的體格和耐力,預備好接受新的挑戰。

丹在國中遇到最好的特教組長,舉凡導師以及各科任老師,還有行政體系,都給了他最好的協助。從評量方式的改變,到模擬考及月考的考試時間延長,丹慢慢發現自己的潛能,也從不斷進步的成績中建立了自信。他的難處仍在,但是我們從不避諱去談論它,因為我們不是抱怨,也絕不逃避,而是正視問題。我們積極嘗試各種方法,在困難中另闢蹊徑,再加上丹本身的努力不懈以及學校的協助,2006年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丹以加分之後超過滿分300分的成績,第一次就登記上第一志願。

這樣的成果原是我們所不敢想望的,回首一路的跌跌撞撞,有眼淚也有歡笑。現在他站在新的旅程(高中生活)之前,雖然有些膽怯及不確定,但他仍預備好了,要鼔勇向前行。身為丹的家人,我們決心一起協助,陪伴及鼓勵他,並祝福丹有幸福開闊的前程。也祝福每一位在困難中掙扎的孩子,找到人生的方向及定位,走出陰霾,迎向光明。

(作者為「高雄市學習障礙教育協進會」理事。本文由該會提供,感謝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