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降低COVID-19疫情的蔓延速度,台灣各公私場所也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要求,進行量體溫、酒精消毒等防疫工作,並且針對各空間與常觸摸的把手、按鈕加強清潔,有些設備或空間如電梯,為了方便清潔人員一天消毒數次,常會用塑膠膜將按鈕貼住,但是這樣的做法對視障朋友來說非常不友善。
口述影像發展協會秘書長楊聖弘表示,膠膜蓋住的不止是電梯按鈕,讓視障者可以清楚辦識的點字也一併蓋住,造成視障者在觸摸與辦識上的困難。
至於防疫時期最需要的口罩,日前僅能透過藥局購買,楊聖弘表示如果平常沒有去藥局的習慣,視障者其實不會知道社區藥局的位置,沒有事前的定向訓練,前往社區藥局的交通或路線對視障者來講也不友善,即使到了現場,排隊也是一個問題。
酒精購買也不容易,疫情發展初期各大通路酒精缺貨,後來即便四大超商都有舖貨,但限量又不固定販賣時間,視障者常常買不到,明眼人只要站在超商門口看一下公告「今日防疫酒精賣完」或「防疫酒精開賣」就知道要不要進去買,但視障者問了幾次撲空後,只能拜託朋友代買,或者買價差數倍的乾洗手,非常不便。
關於防疫資訊的接收,目前政府在宣傳或倡導上,喜歡用較活潑的方式呈現,例如圖卡、懶人包、字卡等,也善用社會大眾所熟悉的APP或平台,像是疾管署的LINE@疾管家,提供了民眾互動及諮詢功能,從這個帳號發出的防疫訊息相當重要,但視障者卻無法讀取,楊聖弘表示,一開始視障服務團體即向內政部反應這個狀況,但內政部的工作人員願意用半小時來解釋如何無法做到,卻不用半小時來解決或尋找解決的方式。
防疫期間政府發佈的重要資訊,視障者無法閱讀造成的影響是值得憂心的,他舉例,台灣第一個確診的外籍移工,當時疾管家公佈她的足跡的方式是直接連到GOOGLEMAP上,並沒有文字說明,視障朋友無法知道確診案例去過那些地點,如果因此不慎染疫反而讓防疫有了破口。
雖然經過視障服務團體的強烈提醒,疾管署LINE@疾管家現在發出的資訊有時會增加文字說明,但疾管署內部似乎沒有統整過的SOP,使得每次發佈的訊息有時增加文字說明,有時卻只有圖檔。身為視障者的他感慨地說:政府的出發點是我有發訊息就好,你有沒有收到、知不知道,我就不管了。但視障者與其他人民生而為人的價值是一樣的,政府在各方面的照顧應該要一視同仁。
由於現在政府各項政策宣導,一定會透過網路平台或APP傳遞,他認為視障朋友也必需跟上這些工具的使用,雖然電視、廣播也會有,但最即時的還是網路系統,不過視障朋友會操作這些工具也不代表他能讀到政府公佈的訊息,如果政府當初在招標時,沒有要求必需符合視障者使用需求,那廠商就不會做出視障者友善的界面。
楊聖弘認為民間的資訊公司在開發產品時,目的是讓更多人來使用,因此會重視使用者體驗、廣納使用者建議。之前他常用的一款公車到站APP,視障者友善界面的設計相當好,只剩一些小缺點需要改進,他提供了設計者一些建議,沒想到設計者非常樂意並且快速地在下一個版本中更新,但回頭看看政府單位,可能因為涉及不同部門或單位的討論,障礙者提供的需求與建議,殷殷期待的改變卻總是緩如牛步。
至於保持社交距離是否影響視障者外出時尋求協助的機會,他分享了一個令人啼笑階非的案例,最近因為一位視障朋友搭乘復康巴士,到達目的地要刷悠遊卡付款時,由於看不見刷卡機在哪裏,便請司機幫他刷,沒想到司機跟他說「我如果拿你的悠遊卡可能會感染肺炎」因此拒絕,但視障者又看不到機器在哪裏,司機也不願意幫忙,二人僵持不下的結果,最後司機說「不然你付現金好了」,講到這裏楊聖弘笑出來說「同一隻手拿給你的現金就沒有病毒了嗎?」可見防疫期間,每個人對防疫措施的解讀不同,或多或少影響視障朋友外出時的便利性。
綜上所述,如何讓視障者也能順利取得防疫物資如口罩或酒精,或者即時接收防疫相關資訊,是政府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因為即便可以透過超商kiosk預購,視障者都還是要有家人或朋友的幫忙,才能買到口罩;政府發佈的防疫資訊如果只有圖檔而沒有文字說明,就得仰賴網友將資訊打成文字,才能在視障社群間傳遞遞。雖然台灣的疫情發展還算平順安全,目前還沒有像英國發生拒絕視障者進入賣場購物的情況,然而目前必需保持社交距離、減少用手觸摸物品的限制下,也間接阻礙了視障朋友參與展覽或市集等活動,該如何解決,是政府與民間各單位都需要一起費心思考。(文/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Debra)
Tags: 241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