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用精神障礙者的注意事項

文/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

  精神疾病患者經專業之精紳科治療及復健之後,仍具有相當之工作能力及工作動機,惟部份康復病人未具專業技能,求職不易,亟需有關單位給予職業訓練及就業輔導之協助,以積極協助成為生產人口,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如何讓仍有工作能力和工作動機的康復病人,能夠回歸社會,從消費者變成生產者,這對一個個案很重要,因為一個病人可能在長期住院當中變成一個低自信、低自尊的人,但當他開始賺錢的時候,一開始可能賺三千元,寄二千五百元回家,自己留五百元喝喝涼水、吃吃泡麵,那種感覺很令人感動,對案主而言,那是意謂一個感恩的心。這一切其實都要仰賴專業人員、家屬及社會給他們機會與支持。

  有些時候慢性化的精神病是會有些殘餘症狀伴隨著,他會一邊工作、一邊自言自語,但他的手還在動,不影響他的產能,像這種情形,已經治療到某一種程度,可能就一直都是這樣了,但不會因為這樣就不能工作,事實上,有些生產線上很多這種個案,故而提供精神疾病的諮詢是很重要的。

  一般而言,精神疾病患者就業經常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五類:

  • 社會大眾的排斥心理:

  社會大眾還沒有完全的包容和接納,有些時候人際的關係和接納是給這些人最大的支持,社會上的不了解,會造成不知道如何去接納,故而社會大眾的教育也是很重要。

  • 職業訓練與就業市場的差距:

  例如今天教病人程式設計和如何打字,就業市場可能尚有打字員的需要,若要教病人程式設計,他好不容易學會了,但當他在社會上找到工作時,面對許多其他電腦碩士、博士的競爭者,究應如何因應?所以我們在職訓時就應注意和就業市場的差距,就業市場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就盡量培訓這方面的專長,如此才能順利就業。

  • 重入社會後適應與調控:

  有些人住院很久後,發覺回歸社會時,在工作上很孤單,沒有人在他身邊,以前還有幾個好朋友在身邊講話。他到工作上、回家和家人相處時,還要重新學習適應,以前的朋友是最自然的,可是現在卻有落寞的感覺。

  • 人際困境、家庭支持度:

  有的個案去工作,只有他的老闆和直屬上司知道他的情況,其他的同事都不了解他的時候,他總覺得人家在講話時是在講他,做一做就會抬起頭來看一看有誰,對周遭的環境很敏感,很敏感時就會不安,覺得其他人都在疏遠他,不知道如何和他人交談,就以喝水或其他方式來解除焦慮。

  • 心理、情緒的認知:

  心理指的是例如有些個案,會覺得有些人一個月能賺二萬五千元,為什麼我只能賺一萬二千元?越想越不對,為什麼我只能是別人一半的薪水?就去跟老闆吵,老闆就對他說你的產能就只能領這樣的薪水,個案有時也會眼高手低。也有些是家屬在支持,怕一旦離世後,孩子沒辦法謀生、照顧自己,於是家屬會自己出部份的薪水讓病人去學技能,有時候讓病人知道家屬的辛苦也很好,失業不如低就業,但該有的權益還是要爭取。情緒認知指的是個案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快要發脾氣,有時候他很不舒服,兩眼就會瞪視,老闆可能會講:「瞪什麼瞪!」於是兩人就會吵架、打架,從此老闆就把他列為拒絕往來戶;這樣還不打緊,以後這個醫院的個案都不能轉介過去了,雇主已經不放心了,就會有這種骨牌效應。

 

相關問題

  • 案主想開計程車、貨車,一下想做這。一下想做那,但都無法持續,怎麼辦?

  很多個案對自己的期望會越來越高,希望能做越好的工作,在他的價值觀裡,他覺得開車較自由,可以到處走,到處觀光。許多個案在看病、找工作時,也在尋尋覓覓,看能否找到他的興趣。基本上,他有興趣、有動機時,還要看他的能力和人格特質,我想家長的心情會很擔心,擔心他開車會有危險,會不會有什麼緊急狀況是應付不來的?但有些時候也要滿足他的需求、期望,例如陪著他開車,你要去來來百貨公司,讓他載你一程,看著他開,自己來評估他能否達到這個目標;如果他能平安載你到來來百貨公司,你就說我上去買東西,你半小時後來接我,一天評估下來,如果他真的有興趣而且做得來,我們就讓他試試看;但剛試的時候千萬則做大量的投資,別貿然買一輛計程車給他,因為擔心會有無法持續的情況,所以可先讓他受僱車行,看他能做多久。至於安全問題,每個家長只要孩子一出門就牽腸掛肚,當司機的確危險度是比較高的。所以要先投保,可以先試試看。

  • 是哪些原因容易致使精神病患在工作上半途而廢?

  影響精神疾病患者就業無法持續的原因有很多,例如:

  • 害怕與人有眼神上的接觸。
  • 手腳協調度不佳,動作遲緩。這有時是因為藥物或副作用所引起的。
  • 患者容易覺得人家不理他(其實恰好相反),而怯於與人發生互動,影響人際關係。
  • 壓力處理不當。例如,以遲到來逃避工作壓力;怕老闆責罵索性蹺班;碰到困難不會找人協助,甚或與人發生衝突。 
 

Tags: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