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貧家族的守護者

協會舉辦的瑜珈課程

協會舉辦的瑜珈課程

文/台灣海洋性貧血協會社工陳亭羽

海洋性貧血是俗稱地中海型貧血(以下簡稱海貧),在未踏入這份工作前,我對於它的印象也如同常人一樣,貧血不就靠食物及營養品補充就可以改善了嗎?而踏入之後的第一件功課,就是了解疾病。提供服務前,當然要先弄清楚這些成員的疾病背景才能與大家打交道,透過衛教手冊及理事長、秘書長及研究護理師給予我的正確衛教,包括海洋性貧血為什麼與地中海型貧血不一樣?(基因型不同)漸漸的也就了解重症海貧的病友及家庭,日子過得有多辛苦。

協會像是個大家庭,早期透過一群熱心的醫師及家屬們所組織而成,而現在我們所提供的專業服務,主要能協助病友控制好疾病及提升病友的身、心平衡狀況,而這些就是我該做的事情;以協會的立場,為了要照顧病友的權益,從病友的就醫、身體照護、出社會後面臨尋找工作、進入婚姻前的準備…這些都是要持續要去彙整及協助的,在了解多數的病人不願意暴露在大眾眼光下的原因後,是因為過往的經驗給予不好經驗,深烙在他們心中,長期下來,他們所承受的壓力,是旁人無法想像的。

多數的病友們對於治療都很正向積極,也很規律的回診治療及配合檢查,對於自身的權益也很願意去了解及爭取,從經驗談中得知從沒有健保到有健保、捐血中心的成立,不僅給予他們心理上的安全感,在經濟上也減輕非常多的壓力,最大的差別就是醫療費用;民國84年以前所有治療皆需要自費,而家庭若是無法提供輸血、排鐵治療的醫療費用,只能夠放棄治療,這就是早期為什麼病人存活率不高,年齡也無法提升之因素;值得慶幸的是現在有了全民健保的保障,病人們對醫療照顧遵從率高,也大大提升健康;但近期的擔憂則是部分病友出現其他的合併症,如糖尿病、骨質疏鬆、性腺功能低下等,希望能夠經由血液科醫師轉介至各專科醫師共同的協助,一起來解決問題。

心理部分,協會屬性是全國性的團體,因此病人分散在台灣各地,協會乃訓練專業的兼任輔導員,與我一起實行個別輔導的計畫,針對醫囑遵從率不高或需要協助的病友給予個別輔導,透過陪伴關懷及支持,一起協助病友提升健康,有個別需求的病人們也提供資源連結及協助;協會也會定期的辦理相關醫療講座及支持團體,邀請重症海貧病友及家屬或主要照顧者一同參與,透過這些活動的辦理,增加成員們的凝聚力,也給予互相支持,結合家屬及各專業領域人員一同提供照護,給予病友最大的健康促進。

服務海貧是我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記得來面試的日子好像昨天似的,一下子就過了5年多,回想在這的日子,因為很多事都是第一次,因此有許多恐慌及問號,在秘書長的協助之下,一關過一關的走到現在,而我的主管有時像我的老師、也是我的朋友,和我一同策畫數不清的活動及校閱計畫案,他就是背後支持我的人;因為固定會到醫院提供服務,多數病友每2週回門診接受輸血治療,長久的相處就好像是多了一大群家人,在辦理活動時互相給予最大支持,在私下也會一同遊樂,讓我更喜歡這大家庭。
(本期專題由台灣海洋性貧血協會提供,感謝協會慨允轉載。)

 

Tags: ,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