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賢的身上,我看到樂觀、強韌的適應力,阿賢是一位「貝克型肌肉萎縮症(BMD)」患者,一直都是與媽媽兩個人相依為命;前年,母親因病驟逝,沒有其他親人的阿賢就此展開獨居的生活。
經過肌萎協會與其他在地的社福團體協助,阿賢開始練習接受各種資源的介入,現在阿賢已經懂得靈活運用自立生活助理員及居家服務員,讓他的獨居生活多姿多采!
阿賢說:「媽媽的告別式結束了,生活終究要回到軌道上,起初還可以請學弟來協助我起床和就寢時的移位,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所以我也嘗試找尋有沒有相關的福利措施可以幫助我…」
文/肌萎縮症病友阿賢
說來也很巧,加入肌萎協會其實已經一段時間,但是過去總依賴媽媽的照顧,所以沒有跟這些社福團體互動,直到媽媽住院、過世了,肌萎協會的社工得到消息後就很快來家裡關心我、也談到未來我要如何自己一個人生活的問題…「自立生活」方案的概念、內容就是從此刻開始生根、茁壯!
自從使用個人助理以後,我嘗試了人生中的許多第一次,像是自己上教會、體驗無障礙低底盤公車、去洲際棒球場看青棒、搭乘高鐵南下至高雄醫學院檢查、搭乘高鐵北上參加遊行、參加義賣活動、自己預約復康巴士去醫院看病、拜訪朋友…等。
現在寫下這些第一次,覺得還滿驕傲的,初次嘗試要做這些事之前,都是滿腦的顧慮,要踏出第一步是需要極大的勇氣,「改變會帶來什麼結果?」是一件未知的事情,未知會讓人覺得可怕,但是等踏出去了以後,你的天空會變得更遼闊,眼光放得長遠些,接觸人群、朋友得到的存在感,一定會比因為自卑而把自己關在家中更有意義!
我喜歡參與許多課程講座,記得有位講師曾說到:「身障者因為不方便需要請人幫忙,其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因為你敢打開心房而且也代表你也接受你自己,就是因為不方便才需要人幫忙,就跟肚子餓要吃飯是一樣的。」短短的一段話,是講師用時間換來的智慧,同時也說出了身障朋友的脆弱與堅強。
八月的時候,我參加了肌萎協會舉辦的「手作樂一夏」休閒活動,不管是交通接送或場地安排,我都能感受到協會為我們的無障礙需求做了最周全的設想,因為身障朋友最容易遇到的障礙即是「交通不便」,幸好肌萎協會貼心地安排交通接送,讓我可以參與活動認識其他病友,彼此分享互相加油打氣。
我和許多病友一樣,出門常會遇到交通方面的難關,雖然目前低底盤公車已經算是不錯的無障礙設施,然而倘若遇到不願意幫忙你的司機,這低底盤公車也形同虛設啊!「司機不幫我」的情境確實讓人很生氣、很沮喪…但是,轉個念頭想想,我們其實也可以請路人或乘客幫忙,同時利用機會教育讓大眾看見身障者的需求,還可以讓幫你的人一整天都快樂,這雙贏的局面很值得身障朋友共同思考、實踐。
有次上課,聽到講師分享一個概念:身心障礙的「障礙」其實應該分成兩個層面來看,一是身體障礙、一是心理障礙。身體障礙者不一定伴隨著心理障礙,因為即使是一般人也會有心理障礙,如果只是身體障礙,沒有心理障礙,那也是健康的人喔。所以,我們怎麼看待自己的障礙,才是重要的關鍵;因為,不管是先天或後天所引起的障礙,都已無法改變,但是無障礙環境卻是可以追求的。是環境不友善讓我們變障礙;不是我們的需求讓環境變障礙!在高度尊重身心障礙朋友的國家,身障者是過得很自由快樂。
我很喜歡交朋友,能夠分享自己走過的生命經驗給朋友,鼓勵他們走出來擁抱世界,我認為是很有意義的事。曾經有人對我說:「你很勇敢!」我想,這是媽媽教導我的生命態度,雖然媽媽不能繼續陪著我,但她給了我一顆勇於嘗試的心和積極處理問題的能力,謝謝媽媽!我會勇敢努力地活出生命的色彩,讓您以我為榮。
(作者為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病友,本文轉載自肌萎縮會訊第60期,感謝協會慨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