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Debra
為了響應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活動,信義房屋、台北市政府,與畫家幾米合作,於2014年11月,以繪本「月亮忘記了」為主題,在101大樓對街設置「月亮公車」裝置藝術。不過活動一開跑,便有罕病兒的母親發現月亮公車沒有置設斜坡或升降設備,坐輪椅的孩子無法參觀月亮公車,而寫了一篇「幾米的月亮忘記我們」文章,說明這樣的藝文活動如何忽視障礙者的參與需求。
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社工師游鯉綺回想當初與信義房屋溝通無障礙設施過程,她表示:活動一開跑時,信義房屋曾經邀請障礙者優先參觀月亮公車,但由於來賓大多數是障礙兒,所以是由家長、志工等人抱上公車體驗,她強調,障礙者的移動,最好不要用揹、抱、扛的方式,特別是上下公車,階梯很高反而危險。
她進一步分享,信義房屋其實很歡迎障礙者參觀月亮公車,只是不知道方法或該怎麼做,也擔心公車小小一台,障礙者如果千里迢迢來排隊,上來後看不到什麼會很失望。游鯉綺表示幾米是大家都很喜愛的畫家,他的繪本轉變成這樣立體的作品,一般人包括障礙者都想在公車上身歷其境拍個照也好。她強調障礙者跟一般人一樣,就算上去也許是10分鐘,只坐在那裏拍拍照,就跟其他遊客一樣,享受這個空間、欣賞這個作品,享受這樣的藝術設計。
雖然月亮公車沒有低底盤,不過在經過溝通後,信義房屋也很快地接受建議使用升降設備。游鯉綺提醒,各種活動設計時,請不要限制障礙者可以參觀的時間,不要限制障礙者一周只有哪幾天可以參觀,如果你對所有人開放,大家隨時可以來,那我們希望對障礙者也是秉持這樣的原則,因為障礙者也想跟朋友一起去,約好時間隨時可以出發是最好的。
雖然月亮公車最後在許多人的努力下,增設升降梯,讓障礙者可以跟一般人一樣享有參與藝文、休閒活動的權利,然而檢視台灣的遊樂設施,雖然公園、遊樂園為數不少,但障礙者卻無法使用裏面的遊樂器材,即便是新完工的兒童新樂園,13項遊樂設施只有2項是輪椅的孩子可以玩,剩下的,障礙兒只能看別人玩、羡慕別人玩得那麼開心。
台灣針對展場與遊樂園的規範付之闕如
依據身心障礙者保障法,所有障礙者應與其他人一樣享有平等的機會參與社會活動,可是講到規範,目前只有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的規範,沒有遊樂場無障礙的規範。游鯉綺表示,很多時候主責單位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一開始就沒有採購障礙者可以使用的遊戲器材,也就是說,遊樂園設計之初,若僅參照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執行,那也只能做到整個環境是無障礙,例如通道、廁所無障礙,但設備如遊戲器材就無法可參考。
但也不應該社會生活中所有環節都要靠規範指示進行,她強調規範應該只是一個精神,樂園的設備就是要讓人,包括障礙者可以使用、可以玩,以這個精神為前題,你就去想方法,例如往下埋深一點,或門寬一點讓輪椅可以進出等,這是可以關照的。
她表示,台北市兒童新樂園是一個公營的樂園,應該要照顧到每一個市民、每一個孩子的遊戲需求,園方應該多花一些心思在促成障礙兒的參與,以共融遊樂場為目標,認真檢視那些設施輪椅可以靠近、進不進得去,輪椅到不了的就應該想辦法把它變成平順的通道,否則園內移動的路線都很平順、寬廣,到了遊戲器材前卻多了兩階,光這兩階障礙者就無法使用這項遊樂設施,難道障礙兒來遊樂園的目的是逛街嗎?
此外,遊樂園設計的目的是親子同樂,游鯉綺強調,沒有共融設計也損害了障礙父母的親權,障礙父母帶孩子去公園、遊樂園玩,無法接近遊樂設施,那是要把孩子丟在入口叫孩子自己去玩嗎?坐輪椅的媽媽或爸爸若不能靠近遊戲器材,也無法幫孩子拍照、不能跟孩子一起玩,這也剝奪了障礙父母陪伴孩子遊戲的親權。
她提醒,遊樂園、公園要考量的不只是障礙兒的需求,而是要更多層面去看待它的功能。
她在考察台灣各地遊樂園時,發現許多樂園即便已經經營了二、三十年,但園內的無障礙環境在觀光局的輔導下,跟台北市兒童新樂園不相上下,如果台北「新」兒童樂園跟二、三十年的舊樂園一樣遊樂設施輪椅都上不去,那就真的一點進步也沒有。
日本推動「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的公園」
在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工作的蔡抒帆,婚後住在沖繩,她分享了一位輪椅媽媽帶孩子在台灣公園玩的心情:
還沒生小孩前沒有想過無障礙遊樂器材的重要性,自己坐輪椅經過公園也沒有特別感受,但生完小孩、帶孩子去公園玩時發現,為什麼我只能遠遠的看著我的孩子自己去玩?我的小孩很渴望我可以陪他,經常是用兩個渴望的眼神問媽媽,你可不可以過來?但我卻無法回應該。她這個年紀的孩子,無論是爬樓梯上去,還是從溜滑梯上下來,其實都需要照顧者給他勇氣,但我卻因為公園裏遊戲器材的限制,無法回應孩子的要求。
她說:我常常覺得我跟遊樂設施有著一段遙遠的距離,如果我很努力跨進去,結果可能是出不來,所以每當孩子用眼神、聲音渴求我時,我也只能用眼睛看著他、用聲音鼓勵他,幫他加油,孩子如果跌倒了,就只能仰賴別人的媽媽幫我抱一下、抱過來,有人說你的孩子很獨立,我時常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台灣的公園總讓她屢遭挫折,但她在沖繩卻有不一樣的經驗。她在沖繩生活時,無意間帶孩子去一個公園玩,發現公園的遊樂器材入口處有斜坡,她興奮的往斜坡上推,跑得比女兒還快,推著推著居然到達遊戲器材上端,才發現原來這是一個無障礙的公園,她說:在這個公園裏,我可以陪著孩子到達器材的最上面,也可以陪著他溜滑梯,雖然我沒辦法像一般的媽媽把小孩放在腿上溜下去,但是可以在溜滑梯上面的入口處、在孩子旁邊陪伴、給她勇氣,看著她溜下去後,我再從旁邊的斜坡下去接他,這些動作已經讓我自己非常興奮跟感動,因為我有參與孩子的活動,而不是在旁邊用聲音跟他說妳加油、妳自己上去,媽媽沒辦法。
她回家後上網查詢這個公園,發現日本從2004年開始,便推動「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的公園」計畫。一位日本民眾在美國住了十個月,發現美國的共融性公園,他把這樣的概念帶回日本推動,讓各個縣市政府在建立公園時,慢慢朝共融性公園前進。
跟台灣一樣,日本也沒有法規規範遊戲器材、遊樂園,這是一個從民間身障團體開始推行的計畫,加上家長極力發聲而促成。她表示,就像月亮公車一樣,如果沒有使用者不斷參與其中,需求沒有被看見,社會是不會有前進或改變的機會,這個「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的公園」計畫推行時,日本家長也參與其中,希望自己的小孩也跟一般的孩子一樣一起在公園玩耍,才有今天可以讓她坐輪椅陪伴孩子溜滑梯的公園。
她進一步說明,沖繩的共融性公園,雖然沒有辦法設計到很完美的狀況:一般孩子到溜滑梯頂端有很多可及性,例如攀爬、爬梯樓、爬網子上去,障礙兒可能就只有沿著斜坡道上去頂端的選擇,這是比較可惜,但他們也在研究其他的可能性,看到這裏她就想,哇,日本已經進展到這一步了,而台灣現在完全還在開始溝通觀念階段。
日本迪士尼樂園遊戲器材無障礙設計使用狀況
台灣遊樂園不友善、障礙兒無法使用公園、樂園的遊樂器材,不少父母、障礙者會出國到鄰近的日本迪士尼樂園,圓一趟童年夢想,但事實上日本迪士尼園區的遊樂設施並非如想像中可及。
蔡抒帆分享,雖然日本迪士尼有障礙者可使用、輪椅可以上去的遊樂設施,但事實上使用限制很多,例如為了逃生安全,工作人員會很堅持你要可以「用腳」走幾步路才能讓你搭他們的乘座物,完全沒有商量的餘地。幾年前她曾到日本迪士尼玩,同行的朋友中,有一位是來自尼泊爾的小兒麻痺者,他雖然無法行走,但雙手運用自如,即便拿掉輪椅還是非常靈活。
那時工作人員要求他必需能離開輪椅走幾步路才可以乘坐遊樂設備,他就真的用兩隻手表演走路、爬上爬下,她覺得即使發生意外,這位小兒麻痺患者應該是跑最快的遊客,但迪士尼的工作人員還是不淮他去玩那項遊樂設施,因為一定要用「腳」走路才可以,用手不可以。
漢聲播廣電台「45度角的天空」節目主持人余秀芷,同時也是輪椅使用者,也分享了她去日本迪士尼玩的經驗。她表示雖然園區說明手冊裏有許多設備是標示障礙者可以玩,但其實是提供可以「站」起來用腳走幾步路的障礙者玩,無法自行走幾步路的障礙者會被拒絕。
她當時帶著期待的心情飛去日本,卻發現這樣的附加條件讓他花了錢卻什麼都玩不到。沮喪之餘她問了工作人員到底有什麼是她可玩的,工作人員幫他在手冊上勾選了十多樣項目說是她可以玩的,她看了一下這些項目,大都是看秀、看表演,這些場地一但下雨表演就取消,對障礙者而言,去遊樂園玩等同於去逛街看別人玩。
需要被看見才有機會改善
有鑑於日本民間推行「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的公園」計劃成果,蔡抒帆感觸良深地表示,障礙者要出現、而且要集體發聲,持續堅持才能改變現況,如果只有一、二個人反應遇到的問題、出來呼籲,常常會被說成只有你需要,別人沒有需要,這樣的力量很快就會消失,這幾年從事社會運動的經驗讓她清楚知道,障礙者要常出門、被看見、聚在一起發聲,慢慢就會看到一些效果。
身為家長的她提醒,孩的成長沒辦法等,她常常看到有些身障父母,想說反正就忍幾年,小孩長大就好,但長大了問題也沒有改變,台灣障礙兒的家長比較重視孩子的復健醫療,孩子下課後排的也是復健課程,別人小孩下課是去逛街,自己的孩子下課是去早療,在這樣的情況下,障礙兒的遊戲需求很難被看見。她鼓勵家長、障礙朋友一起出來發聲。她說生活中也處處有復健的機會,有些遊樂器材你為了要玩,也是要腰部有力量,生活中的訓練反而是讓自己能頻繁練習的機會。
本文整理自漢聲廣播電台「45度角的天空」8月2日節目內容,歡迎下載聲音檔了解更完整的訪談,也邀請大家針對無障礙遊樂園、共融性公園的經驗或建議,可以至臉書社團「隨意自在,所行無礙」參與討論。
Tags: D186期電子報, 兒童遊戲權, 共融公園, 共融樂園, 台北市兒童新樂園, 周淑菁, 幾米, 月亮公車, 無障礙遊樂園, 蔡抒帆, 障礙者的遊戲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