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流的服務等著你——「第一復康輔具資源服務」

文/黃蟬

  當你癱瘓躺在床上13年,你可知道,要花多少代價才能走出家門、重回社會?50萬、1百萬,還是更多?如果你曉得只要10萬元,你會不會後悔白躺了這麼多年?

  王豫中於24歲時因車禍導致全身癱瘓,在床上足足躺了13年,輕生的念頭時時盤據心中。1999年,首度與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的第一復康輔具資源服務(下稱「第一輔具中心」)接觸後,家人花了10萬元購置電動輪椅與懸吊式移位機,設置住家的斜坡道。像生出翅膀一般,他的禁錮人生就此告終。目前他以販賣彩券維生,閒暇時和朋友到KTV玩樂。他覺得,就只因為資訊的欠缺,讓他白白虛耗了十多年的美好光陰。

  30歲的鄭順安,是一位極重度的小兒痲痹患者,在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出過家門,更別說是上學了。他的上下肢嚴重萎縮,右手尚有些許功能,身體軀幹肌力不足,脊椎側彎變形,日常起居生活、飲食、浴廁,皆須靠家人的協助。1999年前後,在第一輔具中心的專業團隊建議下,他開始使用電動輪椅,並運用特殊設計的軌跡球進行電腦寫作,一篇篇的感人作品就像不絕的山泉一樣汨汨而出。遲來的生命火花,終於在他身上閃現。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創立已有20多年,主要的服務項目包括:心智障礙者的早期療育、學前教育與復健、生活訓練、職業訓練以及就業輔導等。而第一輔具中心則於1995年成立,也是台灣最早設置的多樣化輔具展示中心,希望透過它,讓身心障礙者及社會大眾對輔具能有正確的認識與選擇能力,並藉此改善身心障礙者的生活品質,提升其獨立生活功能與參與社會的潛力。

  第一輔具中心位在台北市信義區象山山腳下的巨型大樓之內。走入寬敞的輔具展示空間,迎面而來的是數十種設計精巧、花色豔麗的國產或進口輪椅,而各式各樣的溝通與電腦輔具讓人嘖嘖稱奇,更有頭盔、食具、特殊設計的衣物等等,總計達數百件之多。現場剛好有一位唐寶寶正在用心的為這些輔具拂去灰塵,而旅台11年、電子技術卓越的英籍電腦工程師葛凱文,也操著標準流利的國語,忙著為一名腦性痲痹孩童測試大型搖桿,日後將為他量身訂做最適合的電腦輔具。

  輔具中心的職能治療師洪千雅說,目前輔具中心主要的工作為輔具專業諮詢、電腦應用評估與輔具研發等。單是常見的輪椅評估,其過程也不簡單。在接到個案的電話預約後,排定時間請他前來中心,由職能治療師及物理治療師陪同試用、量製輪椅,接著,中心提出評估報告與提供輪椅廠商名單,交由個案自行選定購買對象。之後,廠商帶著相似的輪椅和個案在中心會面,實際進行量製。最後才是驗收,但也有可能需要再修改一、二次。

  至於電腦應用評估,也是先接受個案的電話預約,由於承接量有限,約需等候一個月。接著,個案前來中心,由電腦工程師和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共同測試合用的電腦輔具,過程約需1~2小時。若是測試語言發展遲緩患者使用的溝通器,甚至得有外聘的語言治療師在場。首先,請個案或坐或躺或站,理出最安全、適合、穩定的姿勢後,進一步探索可以重複、省力操作的肢體部位(手、腳、頭、肩膀等),接著,利用現有的電腦輔具開始測試,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再將訂單交給同屬第一基金會旗下的第一輔具研製中心出貨,或由個案家屬自行向其他廠商購置。輔具中心進行的評估工作不收任何費用,也不販賣或代訂輔具,只有第一輔具研製中心所生產的輔具,才可在此販售。

  電腦應用評估是以模擬滑鼠的功能為重點,例如:單鍵滑鼠、搖桿滑鼠、按鍵式滑鼠、改良式軌跡球等。至於眼控滑鼠,因不易控制,效果不太穩定,或是顧慮紅外線對人體的傷害,因此目前並不推薦使用。對重殘的朋友來說,特殊的開關也是必要的,例如:按壓式開關、吹氣開關、搖桿開關、指捏式開關等。原則上,目前廠商生產的特殊電腦輔具已經不少,只需加以修改即可,最久約得等上一、二個月才能交貨。特殊滑鼠並不便宜,從2千至5千元不等,開關則是500至3千元。為了減輕個案的負擔,2002年1月起,該中心推動「協助肢體障礙者應用電腦輔具提升就業能力之服務計畫」,由「台北市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專戶」提供資源,將在一年內免費服務20個18歲以上的重殘個案,其中2/3給台北縣市的身心障礙民眾,但保留1/3給其他縣市的民眾,個案最高可獲補助8千元。有興趣的朋友,千萬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喲!

  在台灣,提供量身訂做的電腦輔具團隊極其有限,除了第一輔具中心,恐怕就屬台灣師大電腦輔具團隊了。另外,還有北區的台北榮總、中區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復健醫院、南區的高雄長庚醫院以及東區的慈濟醫院,但多只是起步而已,功能未必周全。

  擁有絕佳的輔具評估團隊以及自有的輔具研製中心,但民眾的利用率如何呢?據輔具中心統計,2001年的下半年期間,有關電腦應用的專業諮詢服務僅有16個個案共17人次,職能治療有18人共29人次,加上物理治療、到宅、視覺等總計服務52人共71人次。與高達70多萬的身心障礙人口相比,該數字顯得十分渺小,這意味著,懂得找尋資源並借重輔具改善生活品質的身心障礙者並不太多。該中心的社工員陳壽麟認為,許多身心障礙者或其家屬並不知道生活輔具的功效如此的大,或者已習慣患者的失能狀態,不認為他有改善的空間,實在非常可惜。因此,如何讓更多的個案知道並充分利用這樣的利多,恐怕也是你我大家可以幫忙的所在。

 

Tags: , ,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