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與早期療育

文/彩虹媽媽

  我家彩虹在我們來美留學一年後,出生於加州的長灘市。因為懷孕時醫生檢查不夠細心,以致出生前一個月,才發現胎兒有異常現象。但根據加州法律規定,此時不得墮胎。彩虹一出生,在複雜多樣的檢查後,被判定是脊髓殘障(Spinal Bifida)及發展遲緩。

  彩虹兩歲的時候,透過 Region Center (社工中心)的協助,開始早期發展治療,也就是早療教育(台灣稱為「早期療育」)。其實應該可以更早就讓彩虹開始接受早療教育,但是因為彩虹在二歲前,幾乎有一半的時間不是在醫院病房就是躺在床上養傷。因此彩虹的早療教育算是開始得很晚,一般早療教育從零歲便可以開始,或是一發現孩子有特殊情況,便及早開始;因此我說早療教育這個名詞並不是限定在年齡上的。

  早療教育的目的對孩子來說,是要增進身心障礙嬰兒或是幼童在身體及心智上的各項發展,也就可以減輕孩子在發展上可能有的遲緩程度。對我們做家長的來說,多了很多機會去瞭解到身心障礙孩子可能會有的需要;同時也有機會認識到其他家長,大家除了彼此鼓勵外,相互交流經驗則成了我最大的收穫。

  美國的早療教育是完全免費的,所有費用全數由政府負擔。因為早療教育越成功,孩子進特殊學校或是接受特殊教育的機率就降低;日後成為社會負擔的可能性當然就降低。因此,美國政府非常鼓勵有特殊狀況的孩子接受早療教育。小兒科醫生或是專科醫生發現就診的孩子有特殊的狀況,例如有發展遲緩的可能時,就可以連絡各所在地的社工中心。而社工中心人員在接到通知後,就會主動與家長連絡,而開始依每個孩子的需要,安排早療教育。

  彩虹的早療教育中心是附設在一所一般的幼稚園裡面,只有一班,負責人是 Myra 博士,幾位老師則是兒童的心理、生理、語言、感覺統合等的專業復健師。周一到周四每天早上9點到11點30分,課程非常規律。同學中除了彩虹是脊髓殘障,其他大多是唐氏症或是自閉兒。中心要求一定要有家中的成員陪同孩子上課,大多是母親陪著,有時也見爸爸、祖母或是保母帶著來。課程安排有唱遊時間、體能發展時間、生活自理訓練時間以及戶外遊樂時間,非常的規律。

  一早到中心,中心要彩虹和每一位老師、同學、同學家長道早安;彩虹當時毫無語言能力,老師便要我帶著彩虹和大家一一握手或揮手。我想,這是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第一步。記得當時一位語言復健老師發覺到彩虹對音樂很有反應,便試圖引導彩虹以肢體語言或圖卡,表達想聽音樂、跳舞、唱歌等的溝通技巧。很快的,彩虹就發現,只要做出「唱歌」的手語,老師就會播放音樂帶給他聽。其實我的「很快」二個字,可能是正常孩子的十倍時間,但對彩虹的狀況而言,雖然他的智力發展較正常的孩子慢,但是可能因為年紀小,可能學習起來就較容易;所以我想,我用「很快」兩個字是很貼切的。

  彩虹在早療中心約一年半後,因為年齡及搬家的關係要轉到特殊孩童幼幼班。早療中心的老師及其他家長知道我們在尋找合適且良好的學校,便主動、熱心的提供好多學校及老師資料給我們。我們輕鬆的在這些「龐大的資料庫」中,為彩虹找到一所很好的幼幼學校,而且老師是一位頗富好評的特有愛心的特教專業人員。

  幼幼班的課程和早療中心其實蠻相近的,只是學生多了,而且媽媽也沒有陪在身邊。但是彩虹適應得非常快,才第二天,彩虹一早進到教室就跟媽媽「bye-bye」。幼幼班的老師告訴我,彩虹很快就適應了學校的作息表,似乎轉換學校對彩虹沒有產生很大的心理衝擊,而且彩虹還會以手語提醒老師「音樂課了,要唱歌了」。

  我想起了早療中心的 Myra 博士,在我們上早療的第一天,就要我培養彩虹規律的作息。規律的作息主要是要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有了這些習慣後,對孩子生活的適應力及學習能力都會有幫助。給彩虹這種規律的生活,一來是增加了他的安全感,不會因生活改變而情緒不定,二來也是增加他對生活的適應能力。

  彩虹現在九歲了,從小到大,社交能力算是不錯,自我生活照料也做得很好,非常主動,大人照顧起來很輕鬆。早療時候學的事情或概念,持續的在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則一直受惠。而我這個做媽的,也從早療教育時候開始,便參與家長的互援團體。和彩虹一樣,似乎也是習慣變自然,常和其他家長在一起聊聊孩子、聊聊教育,交換心得和意見。常常是在這種「隨便聊聊」的情形下,發現了教育孩子的「法寶」。

註:彩虹媽媽架設了一個溫馨、可愛的「彩虹媽媽寫彩虹」網站,不但有彩虹媽媽記事簿、兒童的心理和健康等專題外,更特別的是,尚有由四位媽媽組成的日記聯盟。歡迎妳成為第五個、第六個、第N個書寫育兒網路日記的媽媽喲!
 

 

Tags: , , , ,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