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耳朵、字譯語音-我的同步聽打學習之路

文/林文揚

這次有幸參與桃園市聲暉協會舉辦的聽打員培訓課程,除了讓我對聽打這項工作更深入認識外,我也發現要能夠完全站在聽障者的角度並不容易。透過第一階段的課程,講師介紹聽障者的主觀經驗,我才勉強能夠去想像聽障者的成長過程的辛苦,以及在面對同儕壓力時,「聽不清楚」的恐懼。這些課程幫助我在聽打現場更去注意到服務使用者的狀態並同理對方。

我認為聽打員的工作有許多非常細膩的部分需要注意,例如聽打員的位置聲音、視野如何同時兼顧簡報和講師、椅子的高度等都會影響到聽打的品質。雖然自認為打字的速度並不算慢,但經過實習之後才發現,要能夠完全跟上講師的語速是非常挑戰的事情。對我來說,聽打並不只是單純打字,更像是翻譯的角色,需要在保留語意的情況下簡化句子,並且同時保持打字的速度和正確率。聽打的工作是蠻耗費心力的,除了會大量動用到手指打字之外,也需要具備臨機應變的能力,例如:當講師開始講述簡報內容時,聽打員需要在短時間內判斷是否該改變形式,直接為服務使用者指出簡報內容。

這次參與聽打培訓課程收穫良多,感受到講師與實習督導都盡力提供協助,解答我的困惑。透過幾次實習的實務操作,我開始漸漸熟悉聽打員的電腦設備該如何設置,以及諸多需要注意的細節,讓螢幕呈現最佳的閱讀狀態。另外,疫情期間聽打員所發展出「線上共同編輯文件」的工作模式,我覺得更加考驗與夥伴搭配的能力,像是在實習期間因為當時夥伴速度較慢,讓我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搭配對方。

總之,我認為聽打員作為「翻譯聲音」的角色,需要具備觀察、溝通、臨機應變等能力,也需要傾聽服務使用者的需要,就如解督導所說的「耳朵原則」,要如何能扮演一雙好的耳朵是聽打員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目標。

(本文轉載自社團法人桃園市聲暉協進會第68期會訊,感謝協進會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