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淑青
四年之後,寫下續集,會不會相隔太久?
2001年從美國佳樂盲人中心(The Carroll Center for the Blind, Boston, MA)學習回來,看見台灣的視障朋友到處碰壁,在機緣下,於是投入視障者職務再設計與輔具的推廣、評估與執行工作。2005年第二次到佳樂中心學習,即將回到台灣時,卻突然想起有職業的那個失業人口……。是延續續集的時候了,我猜。
當年那個遊走在社會福利機構的失業人口,現在服務於按摩業,當時他不知道自己會選擇按摩,但是現在已經很習於這就是他的人生,而且,可以賺錢養活自己。我把他暫稱為Mr. 伊特,因為在每一個台灣重建系統下生存的身障者,都叫做 Mr. 伊特。伊特(it)代表了一個歷程與懊惱,但是伊特不是他、也不是她,因為在這個系統下,看不到一個全人或是個體的樣貌。
Mr. 伊特像一個會走路的募款箱子,在社會機構之間頻頻接受捐款:在這個機構中的職訓課程中學點按摩、在那個職訓機構中加強點盲用電腦,他的資源逐漸累積,但是他其實需要有人協助他,如何適當地用這一身的資源,去找到適合的工作。然而事實是,伊特不瞭解就業市場,他帶著豐潤的存款去探詢自己的價值,然後用昂貴的代價去購買生命裡的一段經驗。伊特說:「我僅有的存款已經用罄。」福利單位說:「我們丟了太多善款在伊特的募款箱子裡。」
我想邀請伊特到這裡,麻州來一趟,當他住滿一年時,麻州州政府有個專替盲人籌備各項重建工作的委員會(Massachusetts commission for the Blind, MCB)會派遣一位重建諮商師 Lynn 找到伊特。他知道伊特是合法盲人,於是詢問伊特的資料背景,知道他有工作需求。Lynn 詢問伊特:「你想要一份工作,你想你能做什麼?」伊特沒有想法,也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就業能力,於是Lynn 聯繫佳樂中心的 Laura (重建諮商師),要求Laura 協助評估。
在邀請下,伊特來到佳樂中心住在宿舍,然後完成兩個禮拜的評估。
在這兩週的時間,他與定向行動師、諮商師、輔具服務員、重建教師等幾位老師做了幾次面談,也操作一些機器、家庭設備。伊特意外發現,他可能可以用更有效的方式處理自己的生活,但以前並不知道。他與其他接受評估的盲人住在同一棟房子裡、到自助餐廳領餐、在餐廳享受午飯,並且每天認識不同的人。他有時候發現,自己其實不用孤寂,因為這裡有許多與他相同的人,各自有著不同的理想與未來。在評估日的最後一天,伊特受 Laura 的評估團隊邀請,與 Lynn 共同坐下來,一起討論他自己的未來。他決定,並設定目標,認為自己可以進入當地一家大型的賣場,擔任一名商品的銷售員。
他同時接受評估團隊建議,繼續留在佳樂中心進行四週的訓練。他的數學一向不好,但 Brain (輔具訓練師)告訴他,他有機會使用科技輔具協助自己。他其實有點兒辭拙,所以社區溝通專員與他共同解決這個難題。有一些訓練他覺得很容易,有一些很難,但他都願意嘗試。 Dennis 是一位稱職的工作教練,也是資深的就業服務員,他們共同探測了幾個工作,由伊特自行面試,最後他受聘於一家地方的藥局。
伊特在這段評估與訓練的過程中,沒有其他的收入來源,他很擔心自己將坐吃空山。 Lynn 於是協助他找到社會保險津貼,讓他每個月可以維持大約895美元的收入。因為他是位法定盲人,所以相關的評估與訓練費用,MCB幫他付清,他將不必負擔一毛錢。伊特前後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他認為比起過去在台北流浪,自己充滿更多的信心可以做好工作。
Mr. 伊特,你要哪裡去?你可以決定回到台灣,也可以選擇留在這裡。當然,伊特你可以帶著一些麻州的經驗回到台北,把所謂的重建系統中「把人視為人,而非只是社會資源」的態度打包帶走。重建系統給你的是評量中的社會參與、訓練中的社會參與,以及設定目標中,能夠自立更生的那一份生命參與。
Mr. 伊特,你要哪裡去?
伊特的障礙來自於視力,小的時候因為欠缺足夠的輔具,他無法和大多數的同學一般,自在地學習除法、瞭解青蛙的結構。還有還有,成長過程中,也沒有人告訴他忙碌的父母,要如何教育視障孩子「摸到」皮包和「撿到」皮包的定義不同。在伊特還來得及長到更大的時候,讓更多的參與養足他的視覺經驗與社會參與,在伊特覺得自己可能對賣東西有興趣的時候,不要告訴他按摩業比較快速、方便、好生存,伊特可以學習用能力思考及做決定,而不是在職業的組合套餐裡,選擇一個方便即時的2號餐。
伊特伸出他的手臂,你怎麼和他的雙手合作呢?你也伸出雙手和他一起探索,或是把2號餐送到他手裡?伊特的盲太明顯,以致於不易讓人發現他卑微的微笑裡,也有一個夢想。Mr. 伊特說他有個弟弟,快要成年,我們現在要架構的這個,如果是一個更適合的社會參與型態的的重建環境,弟弟有沒有機會參與?我說有,而且這個環境,會先看到他弟弟的微笑,然後才看到他的盲。
註:2005年9月二度前往美國佳樂盲人中心,且於此執筆回應四年前,自己首度從佳樂中心回台後所寫的那篇文章「有職業的失業人口」。
(作者為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輔具服務顧問)
Tags: 69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