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桃花源——精神復健園區

文/儲虹芸

「修德康復之家」草創於1999年。原本是因為顧問醫師林正修於醫院的精神科病房中,看見許多病友必須出院,卻又無法立刻回到職場或家庭,甚至有些家人根本不願讓他們回家。這些病友在出院後,沒有得到妥善的復健治療及持續服用藥物,很快的就因為病情復發再度回到醫院,除了讓病患的各項功能更加退化外,也增加了社會的成本。所以在林醫師提出構想後,林醫師的雙親就號召熱心的親友,一起出錢出力,經過四方奔走及各界善心朋友的幫忙,在各種挫折中摸索,歷經兩年的時間,終於創立修德康復之家。

創立之初,也並非一切順利,除了病患和家屬對康復之家仍感陌生,使得一開始收治居民就碰到瓶頸。好不容易稍微進入狀況,卻又遇到鄰居因為對精神病患的誤解,聯合里長找了議員抗議,我們只好另覓地點重起爐灶。還好很幸運的很快就找到另一個合適的地方,這次我們就更加小心,先和鄰居、里長做過溝通,盡量做到敦親睦鄰、不擾鄰,主動協助社區裡大大小小需要幫忙的事情。所幸鄰居也很好相處,對之家的居民也都很和善,所以康復之家在2000年搬遷到後來的地方,平安的度過五年的時光。期間也順利通過兩次精神復健機構的評鑑。

不過隨著住民越來越多(大約43人),我們發現居住的品質變差,原有的兩棟四層樓住宅已經顯得擁擠,而且因為是租用屋主的房子,在結構或空間上能更動的有限。經過幾位股東的討論,為了讓居民有更多的活動空間,提升大家居住及生活的品質,所以在2002年開始尋找建地,準備興建一棟適合所有居民共住的最佳場所。

經過各方的協助及股東的金錢籌措(向銀行貸了不少錢),我們的精神復健園區終於在2005年11月落成,大家也歡歡喜喜的搬到位於新竹市「17公里海岸線風景區」線上的新家。為什麼叫做「精神復健園區」?因為我們在規劃新家時,就計畫設置一個社區復健中心,希望能為康復之家的居民及社區內的精神病友,提供更多元化的生活、職能及工作復健。此外也規劃了精神護理之家,提供領有低收入戶證明的精神病友,或是社會局托育養護的病友居住。所以整個精神復健園區包括了:「修德康復之家」、「勤持社區復健中心」以及「正玄精神護理之家」三個單位,收治人數分別為修德48人、勤持58人及正玄25人。比較特殊的是,勤持社區復健中心沒有提供住宿,僅有日間的各項職能復健活動,目前康復之家大部分的居民白天也都在社區復健中心參加活動。

從修德康復之家成立到現在的七年期間,我們感受到社會各界的溫暖及支持,雖然過程中其實充滿艱辛,除本身在居民照護及訓練上必須費盡心思,另外還有大環境的各種不利因素(健保制度、衛生署住宿補助刪減、政府政策改變等),所以工作人員都非常辛苦,常常一個人當兩個人用,甚至林醫師全家人都一起投入整個機構的工作,為的就是讓我們的居民及學員能早日回歸社會及家庭。我們也期望能拋磚引玉,讓社會大眾能真正了解精神病患,並且付出愛心及包容心,支持他們重回社區,幫助他們得到新生。

(作者為新竹市「修德康復之家」護理長,也是林正修醫師的妻子。本文由「修德康復之家」提供,感謝他們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