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我們

2位學員至會場打疫苗前的血壓測量

文/編輯部

防疫期間,每個人生活步調都改變了,原來能夠開心外出吃飯、享受生活,都不再是理所當然,就連原本習以為常的會議、實體課程,都被迫改由線上進行。所幸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裡,我們可以透過電腦、網路,來突破空間上的限制,即便外面疫情正在延燒,卻無法改變牧心同仁們追求卓越、進步的熱情。

這段期間,社工夥伴們,利用線上視訊,與另一端的督導、講師,進行對談、彼此勉勵,思考服務如何能更專業;雖然過程中時而訊號不穩,有時聽不清楚對方的聲音,甚至因著重新連上網路,都要花一段時間等待,過程實屬不易,尤其講師更是辛苦,要不斷確認大家是否聽得清楚,也改變了原本上課的風格與步調。

中心許多服務使用者無法正常返家,大家思念家人的情緒難免會導致些小情緒發生,還好老師們都能體諒他們、聆聽他們訴說心情,並且安排了許多活動,讓服務使用者保持愉悅,例如小仲每天都會來詢問老師疫情什麼時候結束?什麼時候可以返家?老師們也都不厭其煩的向小仲說明,並告訴她,我們需要為回家做些什麼準備:首先,我們要遵守各種防疫規定,也要先有健康而強壯的身體,且有愉悅的心情和一顆感恩的心,而小仲在宿舍也認真的復健,並積極參與團體活動和協助同學、老師進行環境清潔。

除了小仲外,阿盛也是想家的人兒,以前父親每2週就會從南迴坐公車來牧心接他,自從疫情爆發後,現在己經好幾個2星期過去了,還是不能回家,幸好還能透過電話、視訊與父親說說話。父子倆感情超級好,平常很害怕打針吃藥的他,這一次知道要先打針(疫苗),讓自己有保護力才有可能回家,他就勇敢的問社工,打完針以後中秋節就可以回家了是嗎?

前幾天,小花和阿盛一起打疫苗,小花因過於緊張,在量血壓時血壓過高,服務人員請小花先休息15分鐘後再量;社工給小花打氣,小花也為自己加油打氣:不用緊張,只是痛一下而已,阿盛則在一旁說,你看,我也不會緊張啦!

疫情期間,孩子們也感受到社會的規範並力配合,縱使很怕打針,但每天看新聞、聽老師們的談話、從電話中家長的叮嚀,也能感受到這個疫情下的生活,打了疫苗,他們不知道身體會有什麼不一樣,但很清楚打了針,好像才有機會能跟家人見面,能跟好久不見的同儕見面,心中有了這個想法後,大家都變勇敢了!

還好!到了八月底,疫情終於降為二級,當服務使用者們知道可以返家時,每個人臉上的笑容就像太陽一樣燦爛~且答應老師返家也會像在宿舍和中心一樣保持愉悅的心情並向家人表達對他們的愛,在這段期間,中心所做的準備與等待,都不會付諸流水,因為我們都希望讓服務的品質提升再提升,讓我們的憨兒們都能享受到最棒的服務。

(本文轉載自財團法人台東縣私立牧心智能發展中心臉書,感謝中心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