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堅守的每一個意念

文/高雄服務處

愛奇兒家庭的日常生活樣貌

每日清晨-當城市中多數人還在賴床,多數愛奇兒家庭已經起床,為開啟一天做預備:學前的孩子到早療中心、學齡的孩子到學校,還有青壯年的大孩子們到小作所、庇護工場或日照中心……。

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有個環節不同了,某些障別輕度的孩子也許開始焦慮煩躁。也可能是家長要趕著出門工作,但服藥的孩子仍昏沈提不起勁。對於多重障礙重度孩子的家庭而言,每一天父母、手足都要作為愛奇兒重要的手與腳,更是考驗著照顧者的體力與心性。

曾有愛奇兒家長說,其實每天清晨都像在作戰,各個環節步驟都要俐落,直到把孩子送到目的地,心裡才比較踏實。恍如工蜂勤奮工作守護蜂巢,「忙碌」是愛奇兒家長不分年齡層的共通代名詞,這種生活日復一日,周而復始,直到某日將孩子安排進住宿型機構,當然這個的前提是,一切都可以照著計劃走。

 

疫情改寫的生活樣貌中,當然也包括愛奇兒家庭

五月中旬疫情忽地升溫,愛奇兒家庭開始躁動不安,及至下旬全國升為三級警戒,愛奇兒家庭原本習以為常的忙碌日常,瞬間有了180度截然不同的轉變。如此轉變,從外在來看,是受限於政府政策,但是,從愛奇兒家庭來看,更是打從心裡是出於對死亡的敏感度。

「在升三級前,我就不讓孩子去小作所了,因為他根本不懂啊,手到處亂摸,要是摸病菌回來怎麼辦?」

「我老公不打疫苗,他說如果他打了出事,那我和孩子該怎麼辦。所以,我們現在更注意保健,讓自己健康一點。」

「我剛剛在教我的孩子,媽媽如果死了,他可以到哪裡去拿錢,怎麼去求助。孩子哭了,問我要去哪裡。」

「我的孩子很溫和,關在家裡也不會吵鬧,所以我本來想照顧他到我死去,但是現在,我在想是不是該積極一點規劃他入住住宿型機構。」

三級警戒後,服務處不曾停下關懷陪伴愛奇兒家庭的腳步,只是,稍微一往內心觸摸,觸摸到卻是家長對愛奇兒最深沈的,放不下,與放下。

 

在創傷知情中看見家庭的創傷

創傷知情」中強調,身心創傷會造成許多後遺症,其中一個可以辨識的症狀是「長期的過度/過低激發狀態」,包括容易被驚嚇、激怒、對環境中的危機異常敏感,甚至不斷只注意到環境中的可能危險。

對死亡的態度,對自己身後愛奇兒的安排,甚至,對於疫苗、對於政府的憤怒或對於自身遭遇的麻木憂鬱……,這些都是愛奇兒家庭長久掙扎生存,演變而來的「過度/過低激發狀態」,我們看見這個狀態,通常會把它命名為:「壓力很大」、「情緒很多」或「想太多」。然而,孩子確診所帶來的震撼、失落,教養過程伴隨而來的惶惶不安,及外在環境的接納度有限,在家長心中刻下一道又一道傷痕,創傷切斷人們與正向回憶的連結,形成愛奇兒家庭獨特的生命印記。

 

溫暖守候,穩定愛奇兒家長的身心

所幸,人是具有復元力的生物。創傷發生後,身邊有提供支持的重要他人,是走向復元的重要因素。在這場波動引起的創傷反應中,服務處採取的因應措施,就是提供溫暖陪伴,除了「線上聊天室」、加強關懷聯繫、勤於更新社群訊息,讓愛奇兒家庭感受到「我們都還在」。高雄服務處有許多接受我們服務十多年的家庭,在高雄服務處成立時就認識的家長,現在年紀也漸長,因為對於網路購物環境的不熟悉,也反應擔心在網上無法分辦真偽,因此我們也開啟了代購的服務。為了要撐起一個令愛奇兒家庭感到安全的空間,這些因應的變動唯一堅守與最高指導原則,只有「同理與最低限度的價值判斷」。

例如,這陣子如雨後春筍冒出的防護面罩,普遍容易取得也較為便宜的,是遮陽空心帽的款式,然而,對於某些較為注重造型的家長而言,希望買到的卻是面具式的款式,在有所堅持,又不熟悉網路購物的情況下,服務處承擔起代購的任務。因為我們不單單只是期待愛奇兒家庭「生存下來」,更期望愛奇兒家庭「生存得快樂、有尊嚴」。

疫情終將趨緩,我們也相信,愛奇兒家庭的創傷終有療癒復元的一日。在那日來到之前,我們攜手並進,步伐也許不需太快,但會篤定堅信我們踩著的,是通往愛與幸福的通道。

這條通道的出口是,風雨過後的明媚風光。

(本文轉載自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2021年7月號月刊,感謝基金會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