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社團法人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 宣廣組長 莊棋銘
六年多前,我曾先後居住南港、西門的套房。雖然一個人居住自由,但輪椅需要的迴轉空間大。套房往往是一張床、一個電視櫃、一個衣櫃,再加上我的電動輪椅,就幾乎沒有其他空間可言,生活空間極為狹窄。而台北市的高房價也讓我吃不消。在南港的居住套房,大概八坪大,一個月就要9,500元,加上水電費用已經佔去我薪水的一半。後來搬到生活機能佳的西門町,房租更是破萬。或許有人說,為何不居住在便宜一點的房子?其實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肢體障礙者需要「無障礙空間」;一般僅有樓梯的公寓,我們輪椅是無法自由進出的,選擇性就大大減少,只能選擇租金較高的電梯大樓或一樓。
為了尋覓更寬敞的居住空間,四年前我跟同為罕見疾病的兩位朋友,在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支持下,在台北市承德路三段租了一間電梯雅房,大約三十坪。一個月房租26,000三人分攤,基金會給予很大的補助。如今約期屆滿,三人又各自有生涯打算,因此從去年十一月開始我便積極的透過網路找房子,發現房子真的很難找。
首先為求快速,我先後到永慶、信義、21世紀等房屋仲介業者尋求協助。發現目前主流的房屋仲介公司都以「買賣」為主,對於租屋沒有琢磨,更別提無障礙需求的租屋了。最後我放棄從房仲業者尋找,改為自己從591租屋網尋找房子。
從尋找房子過程中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首先是「價格」部分,為了符合室友同住的需求,就得找兩房一廳一衛的雅房,又需兼顧電梯無障礙、鄰近捷運站,在台北市月租起碼要20,000元以上;即使是新北市月租也要17,000元以上。即使價格不是問題了,因可跟室友分攤,最大問題就是房東了。我從十一月到十二月打了大概四十通電話,其中只有十位的房東跟房仲願意讓我看屋,而我能夠順利從大門進到房子屋內,滿足電梯或一樓的無障礙需求,總共只有四間而已,成功率非常的低。這四間當中,又只有三間是符合需求,但有一間在土城太遠,有一間在考慮當中就被租走。最後一間在萬華區康定路好不容易讓我承租下來,房東也非常好,願意讓我們做修繕,將門檻改成輪椅方便進出。
在此之前,大部份房東或房仲,一開始很熱烈的希望我去看屋,但只要我表明是坐輪椅的,在電話那頭的態度馬上轉變,吱吱嗚嗚的婉拒。先是說電梯前面很多樓梯,不然就是說門檻多,輪椅出入不易;還有房東一再確認我的「安全性」,會不會跌倒受傷沒人照顧?或者「經濟狀況」會不會繳不出房租?一再確定我是否有穩定收入與工作。可見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刻板印象還是很深。我常常在想,食衣住行的「住」是基本需求,如果連安身立命場所都沒有,何來社會參與?何來自立生活呢?在身心障礙者的居住困難中,政府又是否該擔負起部份責任?
其實,我也曾經申請過台北市政府的租屋補助,乃至於國宅等,但這些補助跟國宅的條件嚴苛,要不是需符合低收資格,不然就是直系血親不能有不動產;讓人感受到政策門檻跟實際需求的差距有多麼巨大。未來我仍會在「社會住宅」、「無障礙住宅」等議題上著墨,縱使我不是直接受惠者,也希望台灣的居住正義可以嘉惠更多人,使「居住人權」得以落實。
Tags: 2016年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活動, 居住正義, 社會住宅, 莊棋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