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海外顱顏患者一起長大

 

文/圖:北部總會國際合作組李尚林副主任

 

菲律賓的首都馬尼拉,是一個擁有超過一千萬人口的大都會。星期一的下午位於馬尼拉市區南邊的和平聖母醫院(Our Lady of Peace Hospital),門診一如往常攜來人往,爸爸媽媽抱著小孩,唇顎裂的小嬰兒在媽媽懷裡沉沉睡著,其他的小朋友在診間外的大榕樹下追逐玩耍,搭配護理師叫號的聲音,在30幾度的炎熱天氣下,彷彿成了一首交響樂。提摩西(Timothy Asmiralde)是個七個月大的唇顎裂小男嬰,靜靜躺在媽媽的懷中,他出生之後已經在菲律賓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接受術前矯正(NAM),並完成唇裂手術;目前體重7公斤的提摩西,正等著把體重慢慢養足,接下來準備接受顎裂手術。菲律賓分會的社工吉娜準備好他的病歷,讓醫療團隊檢查,包括菲律賓團隊的外科、矯正牙科、小兒科、語言治療師等陸續確認提摩西的身體狀況,讓他接下來的顎裂手術可以順利完成。

 

開啟 國際園丁認養方案

基金會從2016年開始國際園丁認養方案,當時的初衷很單純: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唇顎裂患者,常常接受完第一次的手術之後,就認為治療已經完成了,不再回到醫院給醫師追蹤檢查,有些唇顎裂寶寶的家長,甚至認為只要臉上的唇裂補好就可以,嘴巴裡面的顎裂因為外表看不到,乾脆就算了!另外很多後續的治療,例如語言治療、牙床植骨、正顎手術等,也因為患者不再回到醫院,導致這些治療都沒有辦法進行,造成許多唇顎裂患者講話有問題,或者臉上外觀和一般人不同而遭受霸凌歧視,自己的人生從此蒙上陰影。

 

台灣捐款人的長期資助

因此,為了讓這些國家的唇顎裂患者可以像台灣一樣,獲得長期而完整的治療,基金會與菲律賓、柬埔寨、蒙古、越南、巴基斯坦、中國等種子團隊合作,提供唇顎裂手術、術前矯正(NAM)、語言治療等,並聯繫患者每年固定回診至少一次,接受醫療團隊的醫療檢查;同時支持當地的種子醫療團隊,透過前往義診、培訓種子醫療人員、捐贈醫療器械和耗材等方式,讓當地的種子團隊可以自己站起來,就像當初創辦人羅慧夫醫師來到台灣一樣,一步一步建立外科、矯正牙科、語言治療、護理、臨床協調、以及社工等齊備的顱顏中心,用團隊醫療的理念來提供完整的顱顏醫療服務;也因為有台灣捐款人的長期認養資助,2019年我們在蒙古、越南、印尼、緬甸進行海外義診,也在巴基斯坦、柬埔寨、越南、中國補助患者醫療費用,更在蒙古、菲律賓、印尼、尼泊爾捐贈手術器械、縫線和鼻咽鏡,總共讓將近2000名唇顎裂患者獲得高品質的手術、術前矯正和語言治療,改變人生,更培訓了7國共11名種子醫療人員,讓這些種子回國之後,開花結果成為這些國家的唇顎裂治療生力軍。

 

推動,仿如爬喜馬拉雅山一樣困難

我們也發現,我們心中覺得很單純的工作,在這些國家推動起來卻是像爬喜馬拉雅山一樣困難。在台灣,到醫院看病可能花一天就是很遠的距離,但是像在巴基斯坦、蒙古這些國家,它的面積超過台灣20倍大,患者要花好幾天,才能越過沙漠、草原,甚至可能有恐怖攻擊的地方,才能到醫院就醫;而在蒙古,除了路途遙遠影響就醫意願外,當地人很容易因為電信優惠方案而頻繁更換手機號碼,這也是聯繫困難的原因之一。也因為這樣,當地種子團隊有時候無法聯繫到偏遠地區的患者,讓他們來到醫院回診;但是我們的種子醫療團隊仍然持續的提供治療和服務,並努力不懈的聯繫,以讓所有可以回到醫院的顱顏患者,持續獲得和台灣一樣好的醫療服務。

左圖:提摩西接受NAM。
右圖:已完成唇裂手術,未來將接受顎裂手術。

小小提摩西的改變 一切的愛來自台灣

和平聖母醫院的門診在五點半左右結束,傍晚的太陽溫暖而柔和,原本熱鬧的醫院又漸漸回歸寧靜。提摩西完成了他的回診,媽媽懷抱著7公斤的他,準備搭上嘟嘟車,加入馬尼拉大排長龍的塞車陣容,回到家裡。小小的提摩西可能不知道是誰幫他作的手術,以及是誰讓他的醫師擁有縫合臉上裂縫的技術。無論如何,這個醫療團隊將會一直在這裡,不只改變她的人生,也改變其它唇顎裂患者的人生;而這一切善的循環,不只在馬尼拉,也在烏蘭巴托、在金邊、在拉合爾、在西安,持續不斷的進行著。陪著海外顱顏患者一起長大,這一切的愛,都來自台灣。

(本文轉載自羅慧夫顱顏基金會2019顱顏年報,感謝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