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台北總會 國際合作組專員 卓明慧
記得2018年,第一次要去龍目島義診時的忐忑不安,2019年再訪這個位於巴峇島東方30公里的美麗小島心中仍有些擔憂。龍目島近年來因風景優美而成為觀光勝地,它不大,但人口也有320萬人,差不多是台北市人口的1.2倍。每年約有近千名的唇顎裂新生兒,但全島卻只有一位整形外科醫師,醫療資源嚴重不足,身處台灣的我們是無法想像的。也因此,在龍目島或週邊島嶼的許多唇顎裂患者只能隨遇而安,等待當地或外國義診團提供免費手術,但也因為義診手術品質參差不齊,手術後的成果也只能憑運氣了。
患者的第二次機會
在隨遇而安及生性樂觀的龍目島人觀念裡,孩子是阿拉賜與的禮物,無論小孩是什麼模樣,都該接受阿拉的安排,接受他們的樣貌,不過,如果有義診的機會就去試試,如果沒有就繼續等待。在這二次的義診過程中,我們觀察到:在台灣,唇顎裂患者可以透過一次的唇裂修補手術即可獲得良好的術後成果,然而,在印尼,因為當地醫師的手術技術不佳、醫療資源缺乏及沒有妥善的術後照顧,也因此在義診的術前門診時,發現有許多小朋友曾接受過第一次唇裂修補手術,但術後嘴唇仍外翻併牙齒外露的情形,這在日常生活中,會帶來許多的不方便,甚至遭受嘲笑與霸凌,他們很需要第二次的手術修補機會。不過,也因唇部肌肉組織已在第一次手術被破壞了,這讓第二次修補手術的困難度增加許多。這也是我們極力想要在當地培養優秀外科醫師、建立完整團隊治療模式的動機。
傳承的顱顏種子醫療人員
印尼每年近一萬名的唇顎裂新生兒,卻無法每一位都有機會獲得手術機會,目前印尼全國整形外科醫師不到200名,基金會與長庚顱顏中心自2004年開始與雅加達吉布托孟嘉古蘇孟醫院(Cipto Mangunkusumo Hospital)合作,陸續培訓了整形外科、矯正牙科醫師,該院也隨後形成了顱顏中心團隊為印尼的唇顎裂患者服務。然而,印尼國土分佈廣大,並不是每一位患者都有能力到達首都雅加達就醫,也因此,雅加達種子團隊再培訓當地的醫師,並推薦了龍目島的Dr.Umu進一步來台接受唇顎裂手術訓練,讓傳承種子得以延續。
分享愛與專業
我們把握每一次分享台灣顱顏照護的成功模式,這二年的龍目島顱顏醫療團隊培力計畫,我們特地請長庚羅綸洲部長為當地的醫療人員及醫學生舉辦「台灣唇顎裂治療經驗研討會」,內容包括治療期程、手術方式、困難個案等,希望藉由羅綸州部長的分享能埋下更多當地顱顏團隊的種子。很幸運地,馬塔蘭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塔費克醫師(Dr. Ahmad Taufik)感受到台灣團隊的誠意與用心,也願意以建立發展顱顏中心為目標方向,逐步為龍目島建立顱顏團隊,讓更多當地與周邊島嶼的唇顎裂患者接受良好的治療。
一直以來,基金會的種子培訓專案都是為了發揚「培訓當地醫療人才,也就是給他魚吃,也教他釣魚」的精神,就像60年前羅慧夫醫師幫助我們台灣人建立堅強的醫療實力一樣,如今我們也將這份愛與專業分享到世界需要的地方,愛無國界。
(本文轉載自羅慧夫顱顏基金會2019顱顏年報,感謝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慨允轉載。)
Tags: 251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