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兒子一歲左右發現他熱愛各種符號,只要是符號都很有興趣,從數字、英文字、注音符號、希臘文、日文五十音一下就背起來了,同時也覺得跟同年齡的孩子相比,他的專注力和認知非常好,出門在外有興趣的是路邊的招牌車牌,去動物園對各種動物不屑一顧,只專注在地圖上。
原本以為只是有點天賦的怪孩子,漸漸隨著年齡增長開始發現他講話永遠不看人,完美主義很重,對規則順序異常看重,最後的特質是堅持度非常高。慢慢的自己心裡覺得不太對,後來朋友介紹我上一個網站填寫亞斯量表施測,當然,結果就是指數非常地高。當我發現孩子指數很高的時候,我有點慌張,不知道該怎麼辦,後來在網路上搜尋到了「孩子的玩具屋」,透過早療老師跟社工的育兒諮詢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之前在帶孩子帶到我懷疑人生的那麼多「為什麼」和「怎麼會」都有了解釋。在社工的建議下,我前往心智科做鑑定,也知道有什麼資源可以運用,之後就從瑞復開始兒子的早療課程。
在早療的過程中除了幫兒子學習也是家長的自我學習,藉著和老師討論孩子的狀況,我也更加了解孩子,從問「到底怎麼了」到我「決定接受他」,這就是他的特質,我發現自己心態開闊多了,至少我不再糾結在那些點上,而是思考我該如何和老師一起幫助他。因為孩子明顯的自閉症特質,我也在網路Facebook加入亞斯自閉症的相關社團,除了可以得到各種相關訊息也可以發問或是抒發自己各種好的、不好的心情,也可以參考有類似情況的媽媽是怎麼處理,我也會看看年齡比較大的孩子會遇到什麼狀況提早做準備。
我非常感謝瑞復中心的老師們的教導與幫助,早療是長期抗戰,但是瑞復讓我在早療這條路上摸索的時候指引我方向。我們一起針對他當時的狀態訂定改善目標,當我反應遇到什麼難題時也一起調整課程內容。即使在瑞復畢業後也提供我各種銜接的管道和幫助,讓孩子能夠持續向前進。
在瑞復上課的過程中也接觸到其他需要早療的小朋友,看到每個老師的認真付出,也看到許多孩子一點一點地進步,這段過程讓我學會珍惜也學會感恩,感謝每個默默在付出的人,所以有機會就到玩具屋當志工,希望能夠略盡綿薄之力。
在當志工的過程中,也認識很多同溫層的媽媽們,大家互吐苦水互相交流各種訊息,彼此提供經驗分享,我也因此發覺,自己可以付出的東西還有很多,所以也引介了外婆一起來當志工,分享她的專長—陶藝,帶瑞復的孩子上陶土課,
外婆總是鼓勵我多方嘗試,用樂觀的心情去看待育兒的難關,而現在外婆身體不好,換我帶著她一起外出做公益,倆人的話題也變多了,會一起想著下一次要給孩子們上甚麼樣的內容,一起討論有哪些素材可以用,我覺得當志工的過程可以讓外婆有不一樣的生命體驗,也讓我們一起創造不一樣的生命價值,更開心這樣的付出機會讓我及我的家人可以陪伴更多的家長與孩子成長。
(作者為財團法人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早期療育安南分部家長簡伊伶,本文轉載自中心第128期季刊,感謝中心慨允轉載。)
Tags: 237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