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奔在「愛.希望」的路上

許多智青在公車資訊的看板前討論公車資訊

小作所協助智青交通訓練

106年3月,當日間作業設施成立進行招生時,我從以往曾在瑞復學前就學的兒童資料中,逐一連絡十幾年不見的家長並關心近況,將瑞復提供成人社區日間作業設施的好消息告訴她們。接到電話的對方總是表達已安置或考慮再連絡……但是,撥給阿瀚的家長,照例說明一番,家長聽到此訊息,得到正向的回應,表示願意讓阿瀚參與日間作業設施(簡稱:小作)。家長理念是阿瀚在家會幫忙做事,但學習有限,因此不能長期在家,要踏出去與社區有融合,方能拓展阿瀚的學習機會,才有成長空間可以幫助他更多。

阿瀚家裡是經營鞋類代工,啟智學校高職畢業後,就在家裡幫忙2年多,未進入小作前會騎單車,在住家附近閒逛。與家人溝通只會出聲但沒有詞,與他人表達只會點頭搖頭回應,溝通技巧與人際互動不足。職業相關技能會簡單的操作、整理與搬運。在社區裡,有時會拿著母親備妥的零錢買回指定的日常用品或是購買喜歡吃的雞腿飯,生活領域僅止於住家附近的區域。因母親要照顧中風的父親又要處理家中的代工事務,平常很忙碌無暇陪伴阿瀚,只能提供基本生活照應,因此休閒活動唯一的樂趣就是在家打開伴唱機,隨著旋律伊恩阿恩唱著。

一位穿橘色衣服的人仰望自己放到天空中的風箏

在小作外放風箏

小作與住家雖然都在市區內,距離不會很遠,但卻無直達的公車路線到達。因此母親很不放心阿瀚的交通能力,認為阿瀚從未搭過公車,也怕坐錯車迷路,又不會表達回家的路。不過,阿瀚在進入愛希望小作後,經由教保員的引導,現在會搭公車且會轉換不同交通路線呢!還可以幫忙負責帶領新學員搭公車喔!小作的學員們每天早晨都到臨近的公園內運動,利用運動器材伸展筋骨或走路、跑步、打籃球等健身活動。返回小作所時,就有安排一系列的作業、社區參與、成長團體、體能課程等。初期進行社區參與討論時,阿瀚不會也不懂同學們在討論什麼碗糕,只會舉手附和。但在教保員反覆的引導解釋之下,並歷經數次的實際參與,如看電影、參觀古蹟、瀏覽各種藝術展示,品嚐美味的料理等等,逐漸地阿瀚學會表達自己的意見,與同學們共同討論,也知道少數人服從多數的議事規則,能結論出當次的社區活動主題。另外,在作業活動中的包裝代工、清潔、手工食品等,阿瀚都能將教保員教導的步驟完整落實,相關技能與品質都在提升當中,遇到不會的或困難的也會主動詢問。

現在(108年)的阿瀚已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歷經在愛希望小作的共同學習與精進,各方面功力都已明顯的成長。口語表達能力更是明顯進步,在家能回應家人問答,與同學相處能口語表達溝通互動。當家中電話響起,家人忙碌無暇接聽的時候,還會幫忙接聽電話,問候對方並請家人接聽來電。此外,社工還觀察到阿瀚平時除了到愛希望小作外,不懂運用住家社區環境內的相關資源。因此串聯到嘉南藥理大學社工系學生到阿瀚家作功能性的陪伴活動,教導阿瀚運用社區內設施,增進阿瀚的生活獨立性與強化其生活品質,朝向心智障礙者自立支持的精神大步邁進。

(作者為財團法人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愛希望工作坊教保員張清慧,本文轉載自中心第126期季刊,感謝中心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