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惠晶
仕軒在還沒有肌肉張力的時候,只要好好照顧他,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當他開始有了行動力,本來大家還很開心終於他會走路了,然而,惡夢也就開始了,不到3歲,仕軒就開始離家出走,一次又一次,只因為他想去找食物。
第一次不見是在榮總,那時候第二個孩子文瀚剛出生,夫妻倆帶孩子到醫院做檢查,等意突然說:「仕軒不見了。」「怎麼會不見了?」「不知道跑去哪裡了。」
他們著急的把懷中嬰兒寄放在嬰兒室,到處去找仕軒,不但廣播,連邱寶琴醫師、復健師、護士都出來幫忙找小孩。
淑雅第一個反應就是衝到便利商店,結果沒找到,又去每一個出口告訴警衛,有個小孩穿什麼顏色的衣服,不管有沒有人帶著他,絕對不要讓他出去。一會兒就有人說:「找到了找到了,在嬰兒室。」結果護士說:「沒有,嬰兒室是你們文瀚啦,不是仕軒。」最後有位護士在麵包店前面看到他,剛好邱醫師也找到這裡來,趕快通知他們。
邱醫師把仕軒帶回嬰兒室外,淑雅一出電梯,看到他坐在那邊,就衝過去抱著他大哭,「當時就會覺得說,對,雖然你很麻煩,但是我也不能失去你,結果邱醫師也被我搞哭了。」但這一次只是惡夢的開始,從此他動不動就離家出走。
因為在賣冰,有時很忙,仕軒明明在旁邊玩,一會兒就突然不見了他們才發現,有一次夫妻倆到處找不到小孩,急得跑到派出所去報案。
「警察先生,我的小孩不見了!」
話才講完,就看到仕軒在跟志工阿姨玩,淑雅忍不住抱著孩子大哭,警察安慰的說:「好好好,沒事就好。」原來是巡邏的警察看到一個小孩在路邊一直走,又問不出什麼,就先帶回警察局安置。
有一天早晨,趁大家還在睡覺時,他自己跑到7-11,而且還吃到布丁、牛奶,原來是店長看到一個小孩穿睡衣走進來,講話又不是很清楚,覺得不太對勁,所以就用食物把他留在店裡,等父母來找。
「真的很感謝這些貴人,幸好每次都能把孩子找回來。」
為了避免種種併發症,仕軒的飲食必須嚴格控制,在家裡被管得嚴,他小小的心靈
一定覺得外面會有食物,所以老想離家出走。即使經歷這種種不穩定狀態,夫妻兩人都沒有想過要把仕軒關起來,或者綁起來,等意特別在房間門上最高處裝上內鎖,讓他無法自己開門,但他們會和孩子一起在房間裡,絕不會單獨把他關在房間裡。
「以前人家都會說,你生這種小孩是前輩子欠他的債。可是我的家人一直不給我這個觀念,他們反而是告訴我,因為你有能力照顧他,所以老天爺才把他給你。他們是這樣告訴我的,所以我只想好好照顧他,從沒想過要關起來,他是人,不是寵物啊!」
到底要怎麼面對因小胖威利症所產生的食物渴望呢?仕軒剛學會走路還不到3歲,就能獨自吃掉了一個炸彈麵包、一個蔥麵包,再加半個牛角。為什麼是半個?因為吃到一半被發現,這對父母驚到目瞪口呆,立刻阻止他再吃。
淑雅心想,對食物的強烈欲望,會不會是因為他們從小就被抑制吃?這個也不准那個也不准,控制得很嚴格,欲求不滿,心理上就會有不太一樣的表現。
「例如我有陣子在減肥,平常都不會想吃鹹酥雞,減肥期間你就特別想吃,看到人家吃就會很火大,盡量不吃了還是瘦不下來,就會更火大。你看我們大人減肥都會那麼難了,叫小孩不吃不是更難?」
所以她決定改變做法,不是禁止,而是讓他去嘗試,但這些嘗試必須在規範之內。例如要帶他去吃速食店之前,他們會先在家裡跟他預告、達成約定,「我們要去吃麥當勞,那我跟你說,薯條是炸的,你不能吃,可以做到嗎?」他說好。「沙拉不能加醬可以做到嗎?」他說好。「飲料要再加水,喝淡一點。」他說好。「你願意遵守這些約定嗎?」「願意。」這樣就能安全的帶他去吃麥當勞,因為只要他做不到,不必多說,就是立刻回家,什麼都沒得吃。
對小胖威利症者的體質而言,高熱量的食物會有很大的影響和傷害,所以她點餐的時候特別注意,就只有兩個麵包、一個用煎的肉,蔬菜沙拉不加醬,一點點紅茶加一大杯白開水,這樣仕軒就很開心了,重要的是讓他覺得自己也有去吃過麥當勞,心裡上得到滿足,而不是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
但是邱醫師對於他們能帶仕軒去吃自助式吃到飽餐廳這一點,感到特別驚訝,這類孩子最難控制對食物的慾望,更何況身處在充滿食物的環境裡,那不是更像脫疆的野馬?
「病友會聚餐時,要走的時候,某個孩子不肯走,媽媽堅持要走,結果孩子就失控的躺在地上大吵大鬧,那位媽媽嚇到從此以後不敢帶他去餐廳吃飯。後來我就思考:我們一輩子難道就要這樣子過嗎?整個生活都要因為他而完全改變,不能去喝喜酒,不能去餐廳,甚至不能出去玩?」
淑雅決定試試看帶他去吃自助式吃到飽餐廳,考驗他的自制力。
「媽媽要帶你去吃大餐,是非常非常大的大餐,裡面有非常非常多的菜,如果你想要去吃看看,必須遵守我的約定,我只要說:好了,不能吃。你就要停住,我只要說:回家了。你就一定要回家,能做到嗎?」當然仕軒一定會說好,可是……能真正做到嗎?
不只是規範,淑雅還會祭出獎賞,「只要能遵守約定,下次就會再帶你去吃。」
於是,9歲的仕軒第一次進去餐時,看到那麼多菜,「哇――」的驚呼,一副大開眼界的樣子,但他能吃的東西有限,等到盤子裡的食物吃完之後,淑雅就說「好囉,可以了」,他就停,但停的時候還是受不了誘惑的,就跟媽媽說:「我想去看一看、走一走。」「好,可是你不准去動食物。」第一趟淑雅陪他走,仕軒很棒,真的沒有碰任何食物,第二次他又說:「我想再去走一走。」「那我不陪你去囉,你如果去動任何的食物,下一次就不用來了。」
結果,他真的把手背在後面,走了一圈回來,果真沒有碰任何食物。一直偷偷觀察他的淑雅很驚訝,只要達成溝通,孩子的自制力其實很好啊!「仕軒我們要回去囉」,「喔,好」,他沒有賴著或拖延不肯走,很自然的跟媽媽走出餐廳。
當下,淑雅立刻大大的鼓勵他:「仕軒,你今天表現很棒,所以下個禮拜我再帶你來。」到了約定的時間,真的再帶他去,做到完全的守信用,也是在建立他的認知:你能做得到約定的事,媽媽也一定會守信用。
後來還嘗試帶他去喝喜酒,一開始仍然要盯著,「仕軒好囉,可以囉」,或者「這個菜可以吃,那個菜不能」,以前還需要夾菜給他,到小學六年級時,有一次去喝喜酒,仕軒已經可以自己夾菜,自己洗菜,自己吃,非常讓人放心。「因為食物過水是控制熱量的好方法,凡是在外飲食,仕軒都會自己執行這個步驟。」
一次次的練習和嘗試,這孩子再也沒有離家出走去外面偷偷覓食了。
淑雅笑著說:「他是一個可以做到,食物在他面前但是不抓狂的小胖威利症小孩,因為媽媽夠狠,只要他做不到,我一定立刻把他帶走,長久下來建立了原則,之後就
愈來愈輕鬆了。」
(本書主角涂仕軒為小胖威利症患者,對繪畫極有天賦,畫作屢屢獲獎。本書榮獲白象文化第八屆「公益教育出書獎」本文摘錄自《當小胖威利遇見虎媽》一書第76~82頁,感謝「白象文化」慨允轉載。)
Tags: 當小胖威利遇見虎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