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靜宜
因為工作的關係,接觸到「Be Myself」權利教材的編修,這才進入所謂身障權利的世界。後來帶點好奇與想深入了解的心態,報名參加「師資培訓課程」。當天有許多不同年齡、跨障別的朋友,共同來關心自身的權利課題,並分組討論,學習如何與他人聊權利。當天台上的講師是聖弘大哥,他先是以權利是什麼為引言,再說明此權益教材的內容,循序漸進的介紹一到九章的重點觀念,還有授課技巧。之前工作時只參與少數章節的編修,如今認識課程的全貌,在觀念上也有新的思考,例如,以前覺得自己行動能力的喪失,在現實環境中常遭遇阻礙是自己的問題,但現在我知道,這個世界是直立人建造出來的環境,很多設施設備是以他們自身的需求做設計,並未考慮到少數需求者,像是老人、小孩、懷孕婦女及身障者。但我們都是受憲法保障的台灣人民,有權利過自由平等的生活,因此適時的要求政府改進,納入少數族群的需求,也是人民共同督促國家進步的表現。當自己開始就「理」為出發去思考時,很多事情的發生就不再只是消極負面的反應,而是思考可能改變的方法。反覆思索自己過去的障礙經驗,與忽略許久的權利,如果回到當時的自己,我可以怎麼做,一直再不斷思考著。
但當時的自己才剛開始思索沒多久,第二階段的試教課程就馬上要開始,自己雖然鎖定「社區生活」這個主題,但遲遲不知該如何準備。平日我只是台下的學生,對於老師角色的扮演,非常缺乏想像;再加上很多觀念上的東西,仍未思考通透,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拿出信心,且對於向眾人說話感到非常膽怯。後來因為其他因素,未參加第二階段的試教課程,感到非常遺憾。
雖然當時的培訓課程沒有全程參加,但我後續仍然有參與「Be Myself」的進行,並擔任課程中的觀察員,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其他身障講師是如何與成員互動溝通,運用技巧帶領團體課程,使我獲益良多。八月份我報名「障礙權利行動者標竿營」,參與後對身障相關權利才形成具體輪廓。或許是因為與他人討論議題的次數增多,對於後來上台講課變得不再這麼恐懼。於是當我知道「Be Myself-高雄場」的課程即將開始,本來害怕上台的我,突然有股衝動想挑戰自我,於是鼓起勇氣爭取講課機會。課程準備期間,我先向講師請教上課技巧,並了解上課成員的背景,以及他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障礙情境;還有收集補充資料,借用之前上課講師的課程影片來做參考,最後開始模擬上課過程及講詞,並反覆練習。
到了上課當天,雖然還是會緊張、擔心,但因為已有所準備,所以反而很期待與大家的見面。過程中他們都很熱情、主動。在我分享自己的經驗與課程內容時,他們都十分專注,因為大家都是抱著學習的心,聚在此地共同成長。過程中就算表現緊張,說話不是很流暢,大家還是很熱情與我互動,並配合課程小活動的進行,讓我覺得好感動。這次的機會使我深受鼓勵,並了解到「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說的一點也沒錯。
課程結束後,我拿到觀察員所寫的記錄表,以及自己的上課影片,這部分有助於我做重新檢視。當初自己沒想到對「Be Myself」會有未來的想像,但現在的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一種內在充實的生活。
(本文作者為殘盟工作人員,後來接受培訓成為高雄場講師。本期專題與照片由中華民國殘障聯盟提供,感謝中華民國殘障聯盟慨允轉載。)
Tags: 155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