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bra
去年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第一次舉辦「影像製作技巧工作坊」,並且透過母親節【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網路聯合活集體宣傳夥伴所製作的影片,活動結束後,從與會夥伴的回饋,我們了解到影像製作與協力宣傳的過程,不僅是增加外界對組織的認識,也增加了內部工作人員、志工甚至服務家庭對組織的向心力,是一場收獲滿滿的學習,因此今年我們再次舉辦工作坊,希望在社交媒體與影像傳播很夯的網路世界,團體夥伴除了花預算製播微電影外,還有其他方式、管道運用影像與社會大眾對話。
今年工作坊的舉辦經驗與去年較大不同處,在於今年與會的夥伴多數為直接服務的工作人員(去年與會夥伴多數為企劃或行銷人員),優勢則在於平日即有機會透過服務與個案相處、與案家建立關係,也因此較易獲得個案、家屬信任,工作人員也對自己服務對象的家庭生活、社會處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樣的熟悉與了解都會增加腳本構思的順利程度。
無論是今年或去年的經驗,一開始大家剪出來的影片大多有相同的特色,夥伴們依舊習慣用文字與社會大眾溝通,例如會透過大量的字幕告訴社會大眾我們組織的服務內容、個案家庭艱難的處境,或者急於幫家屬說困難給社會大眾了解,「影像工具」被夥伴們當成「文字工具」使用,閱聽人看影片好像在看宣傳單,呈現出夥伴們對影像運用的陌生。
其實,工作人員說再多家屬的辛苦,都不如家屬真實地說出她們的故事,因為家屬內心最深沈的憂慮會從她的言語中、臉部表情甚至說話的語調中表現出來,閱聽人會直接接受到家屬對身障家人最不捨的擔憂。
這次的工作坊共產出12支影片(註),透過網路傳播獲得許多回響,我們再次感受到影像對閱聽人的感染力,不見得是經驗熟練的演員才能傳達身障家庭的困頓,讓家屬自己說自己的故事,同樣有著父母手足孩子的閱聽人,反而可以因相似的生命經驗去同理、感受身障家庭的辛苦。
也因此我們鼓勵團體夥伴們,在日常的服務過程中,隨時備好你的手機、機相,在相關人員的同意下,隨時拍攝服務過程,可能是與家屬閒聊、討論個案狀況、家屬日常照顧個案的活動等,這些家屬自然流露情感的片段或話語,都是製播好影片的素材,而平時透過鏡頭培養對影像製作技巧的敏感度,隨手取得的片段,在未來需要為組織剪輯完整的影片時便可派上用場、事半功倍。
(本文作者為開拓文教基金會「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工作人員簡伶光,負責【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影像工作坊計畫執行。註:2014年度影像製作工作坊共製作12支影片,參與母親節【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網路聯合活動則有14支影片,其中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為「影像製作工作坊二」學員,樂山療養院為「2013年影像製作工作坊」參與團體。)
Tags: 170期電子報, 2014影像製作技巧工作坊暨母親節活動, 不完美才完美, 影像行銷, 影像製作,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 用影像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