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第一社福基金會編輯組
崇愛發展中心夜間組長關明英專訪
我有一個31歲、罹患唐氏症的女兒,30年多前台灣資訊不發達,我不知道有「第一」這樣的社福機構,女兒有發展遲緩的問題,我只能自己憨憨地帶,也不敢讓她去上幼稚園,怕造成別人的困擾,等到學齡才將她送到學校的啟智班就讀,就這樣一路念到高職。
女兒國小、國中階段我跟在她身邊陪讀,並在老師推薦下成為女兒班上的生活輔導員,因為有這樣的資歷,當我看到第一經營管理的「崇愛發展中心」徵教保員的宣傳單,我鼓起勇氣去應徵,帶著過往學習到的照顧技巧以及身為家長的同理心,工作至今已經15年,轉任夜間組長也有10年的時間。
我能體會家長是因為無力負擔照顧責任,才會把孩子送到「崇愛」住宿,也因著「崇愛」提供住宿服務,家長才能獲得喘息,只是「崇愛」永遠無法取代學員心裡認定的那個「家」,每到星期五傍晚,就會看見學員站在窗邊等待,然後星期天晚上帶著情緒回中心。因為心裡惦記著他們,雖然星期天不必值班,我還是會過去看看他們,陪他們聊天,用鼓勵的方式讓他們有好心情。
住宿的學員共40位,多數是超過30歲的成年人,心智障礙者成年後容易伴隨精神疾患,造成家長在照顧上很大的困擾。我的女兒今年開始出現幻聽、幻覺、想要往外衝的狀況,服藥後才穩定下來,部分學員會哭鬧或出現粗暴的動作,家長的壓力可想而知。我心疼家長,因為我也是家長,如果「崇愛」是學員第二個家,我很希望家長把「崇愛」當成避風港,讓我們陪伴他們一起承擔壓力與憂愁。
人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崇愛」也不例外,學員們相處上難免會發生爭吵,有時候真的會被他們搞得很生氣,可是這群孩子又特別愛撒嬌,嘴巴甜得很,『老師你好漂亮』、『老師我好喜歡你』、『老師抱一個』,實在是太可愛了,會捨不得離開他們。
我和其他7位老師就像是學員們的媽媽,他們都是我們的孩子,用媽媽的心情去看待他們,困難就變得沒有那麼困難,我們8位媽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希望這40個孩子一直快快樂樂在這裡生活著,然後帶著幸福度過每一天。
(崇愛發展中心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提供心智障礙者成人日託及住宿服務的團隊,文中的受訪者關明英為崇愛發展中心夜間組長,榮獲新北市頒發【推行身心障礙福利有功人員】。本文選自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113期簡訊,感謝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慨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