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社工員 蔡宜軒
我是負責弱勢家庭子女課後服務的社工員,從事這份工作已一年多,從剛開始還在和每個孩子及家長建立關係,彼此互相熟悉認識,到現在較能夠深入地協助處理每個孩子及其家庭的課後服務,看到孩子們因為課後服務員的協助及陪伴,從原本不喜歡寫功課,慢慢地開始期待課服員的到來,甚至到後來能夠主動完成作業,讓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但是課後服務不單單只有協助孩子的課業而已,除了生活自理、人際互動的教導外,最重要的還是能夠促使家長能夠學會如何陪伴及協助自己的孩子,因為我們只能提供短期地協助,而家長才是真正長久陪伴孩子的人,如此才能使我們的服務更具意義。
也因為如此,社工員經常必須和家長們工作,此部分也是目前為止讓我覺得最困難的事情,因為大部分的家長們都帶著自身認定的觀念及想法生活了3、40年,實在很難去做改變,甚至有些讓人無法理解的想法,部分處於智能臨界的家長,也因為在處理事情時往往只想到自己,難以替孩子多做著想,著實讓社工員很難將服務推進到家裡,更別說期待家長能提升照顧品質。
社工員及課服員不斷地嘗試和家長溝通,也常常會因為家長的行為而感到氣憤,連只是小小地請家長幫孩子帶包衛生紙到學校,家長也只是告知家裡現在沒有錢買衛生紙,但是卻將錢拿去買菸抽,遇到這樣對孩子事務毫不在意的家長,真的是讓人工作起來覺得很無力,也使得服務的難度增加,往往需要花上大量的時間和心力,但是基於讓孩子能有較好的學習環境及照顧品質,社工員及課服員們仍舊持續不斷地努力中。
(本文原載於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好文分享」專欄,本期專題由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提供,感謝協會慨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