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的事——職前準備團體

文/侯仁智
 
  打完上班卡後,我整理著昨天新收的個案紀錄。 

  「鈴~~」沒過多久,電話響起。
  「你好!請問輔導老師在嗎?我是全家便利商店台新店的店長。」那頭傳來阿偉的聲音。
  「我就是,請問阿義有什麼事嗎?」阿義是我安置於該店的案主。
  「他還沒有來上班耶!你要不要和他聯絡一下?」阿偉是個很有愛心的雇主。
  「我馬上和他聯絡,對不起喔!」看一下手錶,已經超過上班時間了。
  說真的,在接下這案主時,便聽說過他「三個月的傳奇」,也就是不管如何的媒合適應工作、諮商輔導,他總會三個月一到便退縮。但是憑著一股「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熱忱,我再次鼓勵案主把握就業機會,好不容易又陪同案主上完班,並約談輔導。
  「鈴~~」剛剛回到辦公室,電話又響起。
  「請找小鄭,我是阿春的同事——阿灌。」這次找的是我對面的同事。
  如果沒意外,又是一件類似的問題。
  其實,我們服務的是很特別的一群——精神障礙病友,他們通常已具有工作能力,且很認真地學習職場的工作內容,但卻往往有持續力不佳、人際關係等的問題影響著,讓本來就不易獲得就業機會的他們,想回歸社區工作更顯困難。我們所遇到的,並不單單是社會長久以來的刻版烙印、錯誤認知,以致於排斥而已。他們如何在症狀穩定後,重新面對社會的多訊息世界,適應一個新的工作環境,並且與纏身之症狀作長期的對抗?一開始的確有輔導員、家人、朋友的陪伴,但這不會是永久而長期的,或許,他們需要一個團體彼此支持、相互照顧。就是這樣的理念,2002年10月18日,台北市立中興醫院精神科的「職前準備團體」正式開課。
  成立這個團體,我們希望協助初期康復的病友,做好重回歸社會工作前的準備訓練,與雇主合作提供重新踏入社會的實習環境,培養面對工作應有的態度及理念,舉辦彼此支持分享的討論會,以及深入探討未來的人生規劃等。從了解疾病、職前準備、面試媒合、工作分享、自我探索和永續支持,他們需要學習的不僅是社會的歷練,也要學會互相支持照顧,讓他們不僅僅是精障的病友,也是彼此的輔導員。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立中興醫院精神科支持性就業輔導員)
 

Tags: , ,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