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高興,為什麼哭?

文/黃桂瑛

讓晉嘉學會游泳,最大的目的是為了他健康成長,但是後來的發展卻非我們所能預料。

一開始,我們完全沒有想到他會在泳池裡面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每天不間斷的磨練自己,甚至參加各種比賽拿下不錯的成績,這一切都是始料未及。

1991年,晉嘉以12歲的稚齡參加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舉行的國際夏季特殊奧運,結果以59秒70獲得男子50公尺自由式的金牌。三天後,又以26秒12取得男子25公尺自由式銅牌。當時他是我國代表隊中年紀最小的選手,初試啼聲就一鳴驚人。當晉嘉一馬當先取得冠軍之時,大家一擁而上,我緊緊抱住他,痛哭失聲,好像十多年的委屈和期盼都化作淚水傾瀉而出,領隊教育部長毛高文的夫人毛林梅金女士也淚流滿面。當他獲頒金牌的時候,看在場的人都那麼激動,竟然問我們:「得獎了要高興,為什麼哭?」

這個傻孩子!中華台北特奧首次以公費選派代表參加游泳各項目比賽,毫無心理準備是否能夠獲獎交代,本來就壓力重大!如果晉嘉再知道文獻資料是怎麼形容一個唐氏症兒童的話,他就知道我為什麼哭了。這些資料上說:「唐氏症者中樞神經系統成熟遲滯導致對姿勢的反應異常。關節鬆弛無力,體型不成直線,對運動的學習跟一般智能障礙者大致相同,但由於生理上的基本障礙,運動時要注意。此外由於心臟血液輸出量少,從事運動必須經過醫師同意。」

唐氏正因先天體能條件的限制——肢體短小、五短身材——體型是智障選手中的弱勢族群,國際競賽規則中將唐氏症的跳水及蝶泳列為高度危險動作。晉嘉也曾試圖與文大的大學生做25公尺潛泳,僅至22公尺處就失敗浮出水面,但短暫又過於勉強的缺氧動作,曾造成他持續約達一週的不適後果(主因是心肺功能不良)。就我帶領一般選手的經驗,唐氏症的耐力有限,甚至午休時間欠缺「充電」動作的話,午後表現可能會後繼「不夠力」!晉嘉每次比賽,拼死老命、搏命演出,爭取佳績之後,也亟需好一段復元期,甚至連教練都會默許。

現在,他居然克服了先天生理的侷限,甚至,還表現得那麼優秀!我們一直希望晉嘉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只要這樣,就不敢再苛求了,他不但做到,還做得比我們期望的更好、更多,這叫我怎麼能不喜極而泣呢?

晉嘉因為「奪標」上了媒體後,有不少訪問邀約,范爸爸總是提醒我要飲水思源,因為這一路上,對我們伸出援手的朋友太多了。首先要提的是1990年一個晚上,光仁小學體育老師湯選平先生打來的關鍵電話。當時光仁並沒有游泳池,湯老師只是聽說我們在教小孩游泳,他知道有一個這樣的國際特殊奧運選拔,問我們願不願意讓晉嘉參與?

所謂的「特殊奧會」(Special Olympics)緣起於1968年,是美國甘迺迪總統家族創始支持成立的,到目前為止共有150多個會員國參加。國際特殊奧會每隔四年舉行一次夏季及冬季「世界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並且在全球各地提供智障者全年的運動及比賽機會,展現其「勇於嘗試,爭取勝利」為主旨的運動精神。2003年夏季特殊奧運9月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舉行的時候,選手已經達到7千人,共襄盛舉的義工則有3萬之多。

晉嘉能夠參與這場盛會,除了湯選平老師的關鍵電話之外,在他獲選進入代表隊之後,中華特殊奧會在秘書長張群滿奔走下,委託文化大學李翠英老師對小選手加以嚴格訓練也是獲勝主因之一。巧合的是,湯選平老師的兩個女兒後來也投入泳界,李翠英老師的獨子源宏更專攻體育,薪傳接續,想必將來可以看到少年英雄的成就表現。

凱旋歸來,道賀的電話不斷,我也欣喜不嫌煩的一再重複述說這段經過。對於頂著金牌回來的晉嘉來說,更是有了不同的際遇,台北體院的陳福財教授正預備作殘障者游泳的研究,他特別應允晉嘉到他學校的游泳池接受訓練。平時就由看管游泳池的陳嘉儒同學相陪,有時候我會隔著玻璃帷幕觀賞,偌大的游泳池就是他們師徒兩人而已。

悠遊歲月一晃眼就是三年,跟陳哥哥相處的時光,雖然少了同儕的競爭,但是還是有賞罰的考核,游得好的時候,陳哥哥會以臭豆腐獎勵;游不好的時候則是罰跑操場。晉嘉是水裡一條龍,上岸一條蟲,跑步對他來說,可是體力大考驗。不過三年時光樂多於苦,陳哥哥常帶他溜進隔壁棒球場看精彩棒球比賽的最後幾局免費球,更美好的回憶則是陳哥哥用機車送他回家,噗噗的車響彷彿躂躂馬蹄,穿過台北大街小巷,變成晉嘉生活中的一大期待。

三年北體受訓結束之後,1994年暑假,晉嘉又轉往啟明學校接受暑訓。記得有一次颱風過後,晉嘉搭公車赴天母,途中還有路樹擋路,需靠乘客下車幫忙協助清理,公車才能順利通行。晉嘉雖然好不容易準時趕到學校,泳池邊卻不見人影,原來當天停課,但是老師通知同學時,竟然漏了晉嘉,因為將他排在教練之列了。

暑訓結束後,啟明學校許主任極力鼓勵晉嘉參加殘障體總舉辦的IPC世界盃殘障游泳錦標賽在中山女高的選拔,啟明張老師還帶著大腹便便的師母前去打氣壯膽,晉嘉倖獲入選國手,擠進智障、 肢障、視障多重障別融合的游泳高手之林。在陳倫中總教練帶領下,12名選手游向馬爾他。

(本文取材自《愛是泳不止息》一書第66~73頁,感謝「印刻出版」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