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智美
對我而言,接觸手語其實是一場美麗的誤會。高中選社團時,一心想踏入吉他社的我,一出門就被人絆倒,經過包紮後再回到選社攤位時,驚覺大部分的社團早已額滿撒走了,於是我很莫名的就被人「牽進」了手語社。
上帝幫你關了一扇門,似乎真的會再幫你開另一扇窗。在手語社,我認識了第一個聽障人士,就是教導我的手語老師,在這之前我早已習慣以聽人為主流的溝通模式,而無聲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此刻卻令我開始產生好奇。高中時期的手語社是我的啟蒙,時光就在歡樂的手語歌中度過。一直到畢業後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一位真正的聾啞人,卻發覺我的手語歌底子卻無法和他溝通,這帶給我很大的震撼。我很想再進修手語卻苦無地方學習,幸好「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附設身心障礙關懷中心」開辦手語培訓班,而近幾年漸漸發展成以手語翻譯培訓為主軸,有愈來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手語翻譯的行列,這代表聽障者的權益愈來愈受重視了。
從來沒想到,善變的我對於「手語」竟然能產生如此的耐性。一開始只是抱著好玩的心態學習,有一天卻意外的協助一位聽障者完成了會員登記手續,她興奮的表情充滿對手語翻譯者的感激,那一刻對於自己能用手語服務別人的心是發熱的,而且是激動的。
初期開始學習手語時,犯了一個不該犯的錯誤,面對許多聾人顛顛倒倒的文法,總是忍不住糾正它,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可笑至極呢!我們總是習慣當一名糾正者,卻錯過了當一名好的接納者。在手語的領域中,不管是正確的手語還是錯誤的手語都該被接納。有時候一些錯得離譜的手語卻是聾朋友最習慣的打法。要闖進聾人的世界,聽人請先放下身段吧!
學習手語至今,也常遇到許多新輩詢問:「到底是自然手語好,還是中文手語好呢?」我總是回答「都好。」在我的心裡,手語並沒有好與壞,只有適合不適合,面對不同的聾人,能懂得適時的調整手語才是最重要的。自然手語簡潔有力,但遇到專業性的場合卻容易讓聾朋友一頭霧水;中文手語逐字一一打出,雖然可清楚表達卻失掉原味。總之各有各的好,人生哲學不就是挑好的話「聽」,挑好的事「記」嗎?而手語就是挑好的技巧「運用」。
從事手語服務多年,三年前開始有了手語翻譯執照的考試,一向很不喜歡競爭考試的我,曾經一度很不解舉辦手語証照制度的用意,總認為手語翻譯是一種助人的服務,何必處處限制資格程度呢?這幾年下來,我開始有了新的體認,我們在服務聽障者時,同時也在接受聽障者的檢驗,因為時代在進步,聽障朋友也成長了,不再單純的只是「被服務者」的角色 ,而開始有了屬於他們的聲音,手譯員態度不好、翻譯不佳等等,都有可能被申訴的。曾經忍不住問了一位聽障朋友:「為什麼你們要如此激烈呢?」他回答:「我們需要的是專業的服務啊!」一張小小的証照,背後隱藏的含意卻是超乎我的想像。
因為「手語」而結交許多聾朋友,經由他們的帶領,我開始慢慢了解什麼是「聾文化」。守時、直接、真性情是他們的特色,由於性格單純而面對許多人事物時卻格外顯得天真,這時手譯員就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了。常常碰到許多聾朋友傳來簡訊,當他們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總會第一個想到妳。能得到聾朋友的信任是可喜的,但自己一人的力量有限,翼望未來有更多熱愛手語的生力軍加入,讓手語服務真正成為聽障朋友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附設身心障礙關懷中心」承辦之「高雄市手語服務中心」手語翻譯員。本文轉載自該中心2007年7月「微聲期刊」78期,感謝該中心慨允轉載。)
Tags: 105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