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坐輪椅,但愛好自由!可能是媽媽教育我:「雖然你坐輪椅,你可以完成的事,你要盡力去做。」我高中念書時期,家裡請外勞來彌補我失能的部份。而媽媽有機會就請我幫忙一些繳帳單、電匯、買東西等等的事情。在這過程中,我學習到與人的溝通,因為許多銀行、郵局、商店等等都很有障礙進不去。外勞會去請服務員出來,然後我再與服務員說出我的需求…
回想這整個成長,當時查不出我的致殘原因(肌萎是近年查出),長輩們就認為使用手推輪椅是一個很好的復健。念書時期,我的生活就只有家與學校,每天媽媽、外婆就輪流推我上下課。紅磚人行道總是坑坑疤疤的,常常前輪一不小心就卡到坑洞中,我整個人也就有如倒垃圾般,撲了出去。有時媽媽還會開玩笑說:「你在拜天公」。我被推在路上,其實我很害怕不平整的路及水溝蓋,我的習慣總是緊叮著路面看,遠遠看到有異狀,我就會感到不安穩並通知推我的人。緊緊抓著輪椅的扶手,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撲了出去。在學校,因家人不在身邊,就養成了我要會與同學、老師溝通、交際,請他們來協助我失能的部份。
我住民生社區近二十年(民98年止),雖然那標榜著交通方便、生活機能強。但這是對直立人的方便,所謂的交通方便是公車非常多,但輪椅上不去;生活機能強也就是食、衣、育、樂的店都有很方便,但多數店家是輪椅進不去的。雇用外勞後,我的生活就漸進式的往外擴展。要搭捷運就要走大約30分鐘的路程,到南京東路站。那時與朋友到處玩、到處吃,有障礙「抬」就對了。反正服務業就是要以客為尊。但隨著年紀的增加、體重的增加、體力的衰弱,「抬」這事對我、對協助者、對輪椅都有間接的負擔與傷害。另一層面想想,「人心」難測,若今天服務員的心理狀況不佳,那我有可能會接受到歧視的話語!
三年前才知我是肌萎患者後,開始使用電動輪椅。在手推輪椅時,其實就有試著搭低底盤公車(棕九)。我發現到搭公車有一番樂趣,時間上也快很多。可以搭公車換捷運。但問題出現了,手推輪椅可以靠人力來協助,但電動輪椅怎麼抬呢?許多司機沒習慣緊靠人行道,只要我在人行道等車,司機一沒看到我就奔馳而去。有看到的,司機將斜坡板放下來,總是離人行道差個幾公分…
換上電動輪椅後,雖然可以自由自在的移動。但所面臨的障礙相對變多了,餐廳只要有一階高於八公分的台階,我就不用吃了;下公車時斜坡板與道路間沒有回轉空間,我也不用下車了;長長的人行道時常面臨,上的去下不來,只好繞回原點,挺而走險走慢車道可能比較行無礙。壓倒驢子只需靠最後一根稻草,不讓輪椅族出門只需一格台階(坑洞)。食、衣、住、行、娛、樂只要有一格台階,就等同說出了「輪椅與狗不得進入」!時代的進步,電動輪椅(代步車)是未來協助身障者的趨勢輔具。因身障者若長期過度使用手推輪椅(撐拐扶),到了中、老年也是種二度傷害。
我一直有一種認知,「機會是人去創造出來的,因障礙而不敢出來,那永遠都沒機會!」在與前輩們一同推廣無障礙的過程中,有許多機會與廠商對話到,老板們總是說:「我願意花錢打造無障環境,但不符合投資報酬率,因為一整年也遇不到十位輪椅客人,所以我可以熱心的人力協助。」站在業者的角度想想,商人本來就是以「利」為前提;我時常與許多輪椅族的朋友聊到,雖然低底盤公車不是很好上下車,或許沒有捷運來的安穩,但我們一定要好好運用,這樣政府才不會有藉口說,我有建設但你們不用;同樣的道理在商店也是如此,只要你常常走出來,縱使有些障礙!但你常到店門口買東西、點餐這個小動作,或許哪一天,就會出現幾位有遠見的老板,他們就會自發性的去建設商場的環境。
從小到大離不開台北的我,就是因為交通有捷運網、低底盤公車、較多的小復康,便利商店、大賣場、少數餐廳(休閒場所)的無障礙,讓我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水準。但我很想建議大有為的政府,許多建設應要一條鞭的去規劃、設計。我最近遇到狀況:南京東路上有許多低底盤公車的路線,路這條路線的低底盤公車是抽屜式的斜坡板。許多站的月台高度擋住了斜坡板的拉出。我將此問題反應到1999市民熱線,公車處很快的就回應說,那幾站都是因捷運施工所造成的,所以是捷運局的問題…我只是個想搭公車的市民,也感謝市府願意重視「行」無礙的權利,但東西不是給了就沒事了,而是要好好的利用,才不會浪費人民納稅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