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憨老家庭」?台灣九成的智障者住在家中由家人照顧,絕大多數是父母,但父母會面臨老邁、辭世,甚至自己也需要別人照顧,家中演變成智障者與高齡父母雙重需求狀態,我們稱之為「憨老家庭」。
面對父母的年老,對於憨兒照顧的行動力也隨之降低,雖然說生理的老化,我們不可逆,但我們可以「延緩」憨兒的退化。基金會於100年下半年開始,與嘉南藥理大學社工系實習課程合作,連結該校實習生到案家或社區之中服務,提供智能礙障者休閒娛樂、社會參與…等相關活動。
而連結社工系方案實習生至憨老家庭中已經邁入第八屆,定期每週一次九十分鐘,為憨兒設計一連串的活動,以豐富居家生活經驗、培養社區生活活動知能、提昇終身學習活動知能、建立社交活動知能作為活動設計的基礎,依循著憨兒的特質,以遊戲的方式帶入學習,一次次的到宅服務,一次次地看到憨兒的進步及我們從未發現的潛能。
有首歌,是這麼唱的「我們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雖然憨兒在生理上智能不足,但他與我們的價值是一樣的!只是比常人學習慢了點、動作慢了點、反應慢了點,但是我們始終相信一點一點的累積,進步也會積沙成塔。
七年前,也曾為「憨老家庭」方案實習生的我,每週例行公事至案家,陪伴憨兒執行活動,當時在我眼中認為這只是小小的「陪伴」,但對於憨兒來說,每週卻是很期待實習生為他而來的「陪伴」,雖然說只有短短一學年的時光,但在憨兒的眼裡,或許是他生命中的貴人。
五年後,在一個機緣巧合之下,自己成為了「憨老家庭」的一線社工,從實習生轉變成社工,帶著實習生陪伴至憨老家庭中,現在的我,看待實習生到宅服務,發現原來我們都是一群「走對的路、做對的事」的人,不管是陪伴一學年的方案實習生,還是憨老家庭的一線社工,我們都只是憨老家庭裡的過客,但因為有我們走入他們的生活,原來也可以使得憨老家庭變得「不一樣」,而人生也有了不同的轉變。
(本文轉載自財團法人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美善社會福利基金會美善期刊第14期,作者為憨老家庭服務社工員謝安俐,感謝基金會慨允轉載。)
Tags: 238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