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完美的家庭裡,發現最完美的愛

文/張慧如

 

越狹小的領域,越緊密的關係,越深刻的體會

在普通教育為主流的學校中,特殊教育附設於普通學校裡,因此教學規模和師生人數是最小、最少的。資源班的學生都來自普通班,每年接受特教或相關諮詢的孩子們來來去去,在這個小型社會裡,特殊教育老師可說是最了解他們,也是這三年中和他們互動最多、最密切的老師。

經驗告訴我,每個特殊孩子的屬性和障礙類別皆不同,其個別差異相當大。因為每個孩子的行為狀況都不一樣,因此老師們要多用心與觀察,必須從不同屬性中找到適切的處理方式,而不只是單純付出愛心、耐心。和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我接觸到了來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成員,倘若三年的時光中親師間能有效地溝通與配合,那麼孩子的成長與表現是具體可見的。

我接觸過不同的家庭,也體驗到每個家庭都有其背景與故事,更看到了不同的生命所展現的韌性與意義。這多年來一直讓我感到因為「曾經」的付出與關心,而獲得他們可貴的稱讚與溫馨。這個故事,是來自一個家中身障人數比常人來得多的家庭,他們總是把我的名字與長相牢牢記在他們的腦中、心中。我是何等的榮幸,成為他們家中談話的話題,希望「我」,能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股默默支持的力量。


一個小小家庭,四個弱勢成員

這個可愛的家庭裡,「倫」和「丞」是我的學生,這對姐弟檔屬於中度智能障礙的孩子。「倫」是姐姐,國中時讀特教班,今年已經二十五歲,依然乖巧聽話。「丞」是弟弟,是資源班畢業的學生,現在是二十三歲的大帥哥,也是認真工作的小大人。他們的母親──阿惠,四十七歲,雖然她是中度智能障礙患者,但是從和她的互動與談話中總是能看到母愛的天性。阿惠嫁給先生二十多年來,付出的心力與關懷,不因她的智能因素而被質疑或低估,就像一般母親一樣,她守護著家庭,照顧著先生,用雙手
把四個子女們緊緊握在一起。

「倫」和「丞」的爸爸,是重度肢體障礙人士,在行動上較為不便。不幸的是,三年前突然的中風,使得他的行動比以前更加困難,現在需仰賴阿惠及子女們以輪椅推行。據鄰居李媽媽表示,幸好過去這個家有這位爸爸支撐著,雖然他一直沒有出去工作,但二十多年來三餐的料理、家事的指揮等全由他一手包辦,現在雖然生病中風,但他仍負起料理三餐的責任。更幸運的是,他們的四個子女都很乖巧也很爭氣,讓原本是被社福單位列為第一關懷的弱勢家庭,因為他們知足的生命韌性,使得這個家庭的向心力高,能互相支持,成為了一個靠自己力量堅持下去的溫暖小家,實在讓左右鄰居們感到非常的佩服。


盼望下的兒女,帶來更大的挑戰

回憶起過去,阿惠說,她的父母親始終放心不下她,積極地想辦法讓她有個歸宿,希望有人能疼愛她、照顧她到終老。當時在南部的鄉下,透過別人的介紹,招贅了患有小兒麻痺肢體障礙的「倫」和「丞」的爸爸,後來和阿惠的家人一起搬到台北居住。剛開始建立家庭時,生活起居有岳父母的協助,還沒有多大的問題,後來孩子連年出世,生活才開始有些吃緊。

「倫」排行老二,遺傳了母親的中度智能障礙,自小都是讀特教班,自高職啟智學校畢業後便留在家裡,每天陪同媽媽去收資源回收。岳父母觀念傳統,盼望他們能生下男丁,後來生下「丞」,長輩們很高興,也讓「丞」冠上雙姓,盼能延續香火能傳宗接代。無奈命運的捉弄,盼望下的「丞」竟也遺傳了中度智能障礙,一家八口包括岳父母,竟有四個在行動、生活能力上需要旁人協助。

後來岳父母年紀大,相繼離世,在沒有人提供照顧的情況下,生活變得比較辛苦。幸虧孩子們都很懂事,才讓兩夫妻放心了些。前三個孩子都是女生,老大和老三能力和同儕差不多,就讀普通班,雖然在家裡沒有人可以指導他們功課,他們卻很爭氣,現在分別在上班及在大學就學中,以半工半讀方式自食其力,並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資源回收兼親子互動,家庭生活的重心

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著熟悉的事情,生活作息相當的固定,過去爸爸負責三餐、買菜、指揮家事,還要跑相關單位幫阿惠、「倫」和「丞」處理各種通知和補助事項。可是現在行動更不方便了,加上功能正常的二個女兒半工半讀,所以有些事必須仰賴親戚、鄰居、里長或社福單位來協助。

阿惠每天都會在固定時間帶著「倫」到處回收廢棄物,天天都可以在社區的街頭巷尾看到她們母女倆的身影,因為現在能回收的廢棄物品不是很多,一天的辛苦可能僅換得幾十塊的銅板而已,但阿惠和「倫」完全沒有報酬率的概念,從沒有好好想過資源回收是否能幫助家裡的經濟,他們就只是單純地依循著習慣每天去做。

弟弟「丞」在沒有上班的時段也會和媽媽、姐姐一起做,爸爸常戲稱阿惠是他兩個孩子的孩子王。「倫」和「丞」在讀國中時,白天到學校上課,下課後就立刻回到家中,一放好書包就馬上和媽媽一起出門做回收,這樣的日子到現在仍然不間斷。他們把回收的東西帶回家,但是因為爸爸規定不可以放在家中,因此就利用家門口前二坪的空地作為物品放置處,母子三人再繼續整理。讓人非常驚訝與值得肯定的是,他們家不像一般資源回收者一樣,家中堆積滿滿的物品,進門既沒有看到髒亂的垃圾山,也沒聞到惡臭氣味,相反的,我看到的是整整齊齊、乾乾淨淨,一個很平凡又溫馨的家。


在越困苦的環境中,越要懂得歡笑

負責指揮與照顧家人的巨人,終有一天,也因病魔的打擊而倒下了。這三年爸爸生病的日子,阿惠一肩扛起帶先生去醫院看病、門診、照顧吃藥的責任,因為她是這個家的第二個大人。記得我當時在和阿惠先生聊天並詢問家裡的近況時,他毫無反應,原來中風影響了他的聽力與溝通。這時「丞」跟我說:「他聽不到,妳要講大聲一點!」講完阿惠也回應「嘿嘿……他現在聽無,爸爸聽無……」接著「倫」和「丞」也跟著笑了起來說:「他聽無!他聽無!」這些言詞並不是嘲笑,只是單純想著「爸爸現在聽不到」而反射做出的自然回應。阿惠的先生看著他們三個人笑,也會心地跟著微笑了。


孝順又勤奮的老么,用自己的力量照顧家庭

帥哥老么「丞」,是一個很棒的孩子,雖然智能因素限制了他許多的表現與發展,但是他擁有世界 上最單純、最善良、最認真、最誠實的心,這是一般同齡正常孩子所不及他的優點。三年前(2011年)自特殊學校畢業,由於在學校的表現良好,經學校的職業評估後由就輔員安排至新莊的洗車場工作迄今。他的個性溫和,不會跟人爭吵, 這一千多個踏入職場的日子,他從不遲到也不早退,工作認真是有口碑的。每天自己搭車上下班,下班後直接回家,不會到處逗留,和媽媽、姐姐一起整理資源回收。三年前在路上巧遇已經上班一個月的「丞」,那天正好是發薪日,他看到我很開心,興奮地把薪水條及存摺拿給我看,這是他的第一筆接近二萬元的工作收入,裡面也有加班的特別獎金。據職輔老師說他洗車比其他身障孩子認真負責,因此總是可以比別人多洗幾輛車,所以獎金也就比其他人多一些,甚至連洗車場的主管們都很喜歡他。

「丞」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三年多來的工作收入他全部交給爸爸,每天去上班,家人給他一天一百元的零用錢,他也只有買一個便當來吃,剩下的錢就帶回家再還給家人,從來不會花多餘的錢在零食、飲料或雜物上,他的孝順和聽話,連鄰居都讚譽有加。在學校,老師們了解他們家的經濟狀況,如果當天學校的營養午餐有多餘的便當,會讓「丞」帶回家當晚餐,「丞」總是很開心的跟老師說謝謝,也準確地達成任務。


能被他人需要和掛念,是天下最幸福的事

事隔多年,我循著阿惠帶著「倫」資源回收的路徑,找到了他們的家,「倫」看到我突然的來訪,開心的牽住我的手,把我帶到客廳坐下來,手還一直不肯分開。「丞」還是一樣靦腆,一直笑笑跟我說:「她,很想妳,很想妳……」阿惠也開心的跟爸爸說:「她,以前對我很好,還請我吃東西呢!」說完後接著拿出飲料招待我。

約莫四坪大的客廳裡,爸爸、阿惠、「倫」、「丞」他們的目光都在我的身上,他們臉上都充滿著知足、感恩的笑容。由於久久沒有見面,他們像小孩子般紛紛拿出他們經歷過的事和我分享。首先「丞」先張開嘴巴讓我看到他剛補滿全口的大鋼牙,隨後換「倫」張開嘴巴讓我看到她也補上牙齒了,最後媽媽阿惠也不遑多讓的「啊~」張開嘴巴給我看,這真是有趣又可愛的畫面。之後和他們簡單聊聊、問候近況約莫四十多分鐘,在準備離開時,媽媽阿惠一直叮嚀著我「走路要小心一點,走慢一點,下次再來…….」在「倫」和「丞」的依依不捨的目光下,和他們揮手道別。


「All you need is LOVE」關於愛的真諦

幾年前看了一部「他不笨他是我爸爸」(I am Sam)電影,內容描述一個三十歲卻只有七歲智商的父親,如何去爭取七歲女兒的監護權。劇中的爸爸Sam 在當父親的第一天,老婆就離開他了,因此他只好負起養育女兒的重責大任。他每天都要到咖啡店打工,還要學習照顧剛出生的嬰兒,幸好有一群好朋友幫助他一起度過艱難的時期。後來女兒漸漸長大,也開始上學進入另外一個階段,必須學習、開始認識朋友,此時他們的社工人員發現了 Sam 和女兒的問題,因為女兒在學校中刻意壓抑自己的天賦,好讓爸爸看起來比她聰明,因此社工人員質疑Sam 沒有能力教養女兒,使他被迫與社福單位展開爭取監護權的行動。後來女律師被Sam 的父愛感動後,奮力協助他,最後的結局是歡喜的,Sam 獲得監護權,並告訴 世人什麼才是愛的真諦「All you need is love」(Beatles 經典歌曲)。

Sam 也許不是世上最稱職的父親,但是他是女兒最重要的、最愛的親人,是單純、敏感、體貼的好爸爸。有了這份愛,「倫」、「丞」、爸爸和阿惠之間,即便各有各的困難與障礙,還是互相扶持。這戶弱勢家庭中的溫暖、喜樂與大智慧,就好像是菩薩教導我們順應環境,逆來順受,不要計較,並以善為出發點,喜喜樂樂和他人結善緣。

(作者為特教老師。本文摘錄自《大哥哥、大姐姐,請看看:我們很棒!:14個特殊教育的心路故事點亮社會的角落》一書第19~25頁,感謝開始出版慨允轉載。)

延伸閱讀:真人圖書館 學子借閱人生經歷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