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我想成為的人

孟倢參加兒癌基金會活動表演古箏演奏。

孟倢參加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愛在兒癌 迎向未來」活動表演古箏演奏。

 

我叫做余孟倢,來自宜蘭,今年已經18歲了,是個即將進入大學生活的新鮮人。我的青春活得很精彩,我跟同學一樣奔跑,一樣追星,一樣歡笑,但我其實一點都不平凡,在我人生18年裡我經歷一場戰爭,5歲的我被迫去玩一場賭上性命的遊戲,稚嫩的我沒有退路,為了活下去,我只能勇往直前!

5歲那年,我突然高燒不斷,每晚汗流不止,身體上出現不明的瘀青,奇怪的現象讓爸媽趕緊帶我去檢查,診斷結果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也就是俗稱的血癌,就算我還小,我依然能警覺到事情的嚴重性,我突然要進醫院,平常不太會見面的親戚都一個一個出現,每個人都是面色凝重,眼神透露憐惜,實話說,我一點也不喜歡那種眼神,那讓我覺得我的生命即將結束,再也沒有明天……

我從羅東博愛醫院轉到花蓮慈濟醫院進行治療,第一次去的路上,媽媽一路上背著我,顫抖包圍著我小小的身軀,記得到醫院的時候,我是嚎啕大哭的,響徹整個大廳的那種,小時候的我很怕打針,也很愛哭,我知道媽媽也在哭,但她還是不斷的安撫我,拍著我的身體說:「沒關係,會好的喔!」我忘記我為甚麼後來不哭也不鬧了,現在想想,可能是我的心智因為環境快速成長,我知道媽媽會因為我的眼淚而哭泣,我體認到我不能那麼自私,在旁人看來我很懂事,但我認為受苦的我一個人就夠了,真的沒必要去牽累其他人,即使到現在,這個人生態度依然烙印在我的生活中。

在治療過程中,我得到了很多愛,樂觀的個性讓我的治療過程比其他孩童更加順利,我知道自己生病,而且是很嚴重的那樣,5歲的我抬起頭勇敢去挨每一針、吞每一顆藥,醫生的醫囑我一個也不敢漏,從不吵鬧,就算很痛苦,我也只流出幾滴眼淚,我認為那樣適度的發洩情緒就已足夠。在醫院我也認識了很多病友,也同時經歷了離別,有些沒辦法跟我一起畢業的朋友們,對死亡還不太熟悉的我,媽媽跟我說:「他們都去當菩薩了,我們要祝福他們才對!」

孟倢與親友(一位長者一位少女)的合照

孟倢與親友的合照

在病情變穩定後,我可以回幼稚園上課,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雖然要注意的還是很多,但我還是很滿足!之後我順利升上小學,我知道學校裡的每個老師都很膽戰心驚,怕一不小心我就會發生什麼事,但我依然做我自己,我認真上課,每次考試一定在班上前幾名,我參加學校古箏隊,與同學一起打鬧,久了以後,我在大家的印象不再是「那個得癌症的小女孩」,而是「那個優秀的模範生小女孩」,在國小6年中,我珍惜每一個學習的機會,在1、2年級時,我的治療還沒徹底結束,每個禮拜我都要搭火車到花蓮進行治療,我會提早把功課寫完,我努力去成為我心中的自己,我知道我活下來的使命,不浪費每一分一秒,只想去好好圓滿每一件事!

進入青春期後我很在意大家對我的印象,不希望他們因為我得過癌症才覺得我很厲害,我希望我是以一個普通人的出發點去跟他人競爭,我想去證明自己的價值,同時,我也透過學習和與人相處中知道自己對於服務他人有多大的熱忱,在高中我選擇讀三類組,希望能從事醫療方面去幫助生病的人,或許是因為從小在醫院的關係,我比別人對醫院有著更不一樣的情感,醫療環境給我很大的歸屬感,就是有一種預感:「在這裡,我能比別人做得更好。」

13年的歲月,我走過來了,而且我走得很精彩,我沒有對不起自己,沒有辜負爸媽的辛勞,我好好的活了下來,如今,我要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希望我能在未來成為那個我想成為的人,我的使命還沒完成,我將會在未來的日子中一步步去完成!

(作者余孟倢為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服務使用者,本文轉載自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第141期會訊,感謝基金會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