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bra
在松山商職綜職班就讀的淑婷,今年9月畢業,雖然她高二時曾經在工坊實習一年,但因為屬於輕度智能障礙合併肢體障礙,是必需以電輪行動的多動障礙孩子,加上肢體動作的侷限,使得她畢業後要輔導至一般職場或是庇護工廠難度較高,能力剛好落在不上不下的她,畢業後的出入比起其他只有輕度智能障礙的同學更加的狹隘。也因此畢業後的去處,大致上只能選擇到小作所或是長照體系下的日間照顧機構。
不過考量到日照中心的學員大多屬於重度以上障礙程度,缺乏有口語能力或是行動能力,無法互動的同儕並不是那麼適合輕度智能障礙的淑婷(大約小學四年級程度),加訓練後的淑婷可以自行如廁,因此做些簡易代工、訓練學習自立生活的小作所,便成為是淑婷媽媽的第一選擇。
雖然台北市已有20個小作所,然而在每年都有綜職班學生畢業的情況下,小作所的名額依舊無法滿足需求,因此綜職班的家長常常要在高二下、高三上就開始到各小作所登記排隊,讓孩子畢業後有地方可以繼續學習。淑婷媽媽說還沒畢業前,家長們就會互通消息到處排隊登記,大部分的小作坊會排到第30+順位,甚至某間小作所還排到第90個順位,實在不曉得何年何月可以排到。
雖然年滿18歲的身心障礙學生可以進入小作所,但也不是排到了就進得去。因為坐電輪的關係也會造成障礙,因為小作所的場地設置不易,導致並非所有的小作所都有無障礙廁所,淑婷媽媽說原本可以排上某間今年新開的工坊,但由於淑婷是坐電動輪椅,工坊以沒有無障礙空間、無障礙廁所為由,軟性建議媽媽另外找地方去,她曾試著溝通,表示孩子上廁所並不需要有人陪伴,只要有個老師注意一下孩子若去洗手間太久,幫忙去了解一下有沒有問題就好,但小作所還是請媽媽另外找機構安置孩子,淑婷媽媽說,參觀或打電話詢問多間的小作所,部分的小作所缺乏無障礙空間,有的甚至只要一聽到是坐電動輪椅就以危險為由拒絕孩子,她實在也不知道有哪一間是孩子可以去的。
身心障礙者的功能必需透過不斷的刺激與訓練才能進步或維持,否則衰退將比一般人快速,像淑婷這樣的多重障礙孩子,無法進入小作所學習的話,就只剩下日間照顧中心或者在家由家人照顧,在沒有去處的情況下,淑婷到了日照中心,卻因為缺少同儕互動,每天回家都跟媽媽反應「我每天都好像在自語自言」,聽著孩子落寞的反應,媽媽心裏也很心酸。
身障學生若智能正常,在高中職畢業後可以進入大學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畢業後也有就業機會,而一般的輕度智能障礙生,畢業後也媒合輔導性的就業,能力較弱者也可以進入小作所做烘培、代工等工作,賺點零用錢學習自立生活。但智能障礙合併肢體障礙的孩子似乎就沒有這麼幸運,只是這些孩子從高中職畢業其實也才18歲的年紀,漫漫人生長路要如何走下去、走去哪裏,做家長的心裡實在很無奈。
家有身障孩子的家長,這輩子最大的心願便是訓練孩子可以自立,如果小作所的環境也能看重無障礙,廁所設置有扶手、門口的小階梯有斜坡,或許許許多多像淑婷這樣的多重障礙孩子,高中畢業後是不是就可以進入小作所多學習一些技能,甚至只是賺一點零用錢請媽媽爸爸喝咖啡,孩子們的生命、家長們的生活是不是就會有很大的不同呢?
註1:高職綜合職能班
高級中等學校綜合職能班及特教學校報名資格為年滿21足歲以下、設籍臺北市或新北市且非寄居身分並有居住事實的國中畢業(或具同等學力) 學生,並領有縣市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所鑑定之智能障礙鑑定證明者。自閉症學生、情緒行為障礙學生及其他障礙學生報名高級中等學校綜合職能班,須先經該類組鑑輔工作小組評估智力為臨界以下並適合就讀者。
註2:小作所
針對無法進入庇護性就業服務場所之身心障礙者,於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提供以作業活動為主,自立生活及休閒文康為輔之服務內容,以協助身心障礙者提升社會適應能力及生活品質。服務內容:
(一)作業活動:以簡易代工、包裝、清潔及手工創意產品為主。
(二)自立生活:居家生活學習、生活法律、自我倡導等。
(三)文康休閒:體能活動、藝文活動。
(四)社區參與:辦理社區生活活動。
相關連結:
Tags: D248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