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孩子的生活品質

作者: 曾金世/著‧許豐明/編著

我現在是擁有二十幾年經驗的按摩師父,早在英齊發病前,我對於按摩的技術是很陌生的,當時聽說按摩可以幫助孩子減輕生活中的痛楚,因此,我開始買了很多相關的書籍研究,然後每天就從自己的孩子身上,逐步的找到按摩的要領和技巧,爾後,因此成為自己中年轉業的新開始。

當醫生判斷說我的孩子是肌肉萎縮症時,為了提升他的生活品質,每天可以幫他按摩肌肉關節攣縮的部分;那時發病後他的運動量已經很少了,但是幫助英齊運動,可以維持他很好的品質,讓他的身心覺得非常的愉快,這就是我幫助英齊按摩一個初步的想法。也基於他的需求,他需要我每天這樣的幫助他。那時感覺自己只能用最土、最原始的方法,每天幫他萎縮的四肢進行按摩。

我按摩的步驟,就是每天幫他大腿部分拉筋,幫他拉筋放鬆他的肌肉。放鬆肌肉的技巧,除了看書自修,也四處去看人家怎樣操作,本來是單純讓小孩子去給人家復健和給人家按摩,我不是那麼專業,我只是看到大家有肌肉疲勞的問題,我想也許我的孩子也會有相同的疲勞,所以我一點一滴的學習,想到就幫他按摩,減輕英齊的疲勞,希望他有好的生活品質。

剛開始是醫生教我幫他拉筋,讓他的關節可以活動自如,後續的復健是每天必須持續進行的,如此才能維護他的健康。印象中,有一天我帶孩子去給經營神壇的住持按摩,我看見英齊被他按得很痛苦,我很不捨,怎麼那麼痛苦?為了讓英齊舒服一點,我也應該去學按摩─為我的孩子做,讓他放鬆,這樣子會不會比較舒服?

我的想法是我和孩子每天都相處在一起,如此才會比較了解他的需要在哪裡。我要好好的努力學會按摩的技巧,將這一份關愛的心力放在他的身上,減緩這個疾病在英齊身上退化的速度,找到一個減少痛苦、減少負擔的方法,我從孩子身上一點一滴的累積,幫他做舒緩的動作。

這時間很漫長,28年來,從不會走路到走路緩慢的時候,到往生,這段路程真的很漫長,我們都是互相鼓勵,因為英齊知道我想要來幫助他,想不到的是─我以前總說,人生的路陪他走一段,卻沒想到是陪他走完一輩子。

在他十歲之前,小時候我帶英齊去按摩,看他在治療過程中顯得非常的痛苦,我總覺得他們始終無法將心比心,用更多的愛心來對待英齊,所以,我想不如自己來做,於是便開始涉獵鑽研腳底按摩的相關書籍。因為從英齊身上打下很好的按摩基礎,也累積了多年的經驗;2002年,我在中年失業,事業重新歸零後,開始從事按摩工作,而我從不間斷的按摩,是對英齊最大的幫助。所以,英齊生前可以坐得很挺,沒有脊椎側彎,歸功於按摩拉筋,才能保持到最後往生前,脊椎也沒有側彎。

二十多年來,除了每天固定的按摩,我每天還會在下午固定的時間,抱著英齊到到浴室泡澡,讓英齊的皮膚浸泡在水缸裡。老婆回憶說:「每天協助英齊料理瑣事,可不能隨意含糊的,泡澡時還需要順便用洗面皂清洗痘痘,或偶而也要用妙鼻貼貼一下,覺得自己的孩子,雖然病痛纏身,卻是一位很認真在生活過日子的人。」

我們在服侍他的過程中,在他的要求下,每一個動作都事事要求「到位」。

舉例來說,他要刮鬍子、刷牙、洗臉,抹青春痘,都必須依照他要求的進度逐步的施行。以電動牙刷來說,他會跟我們說:「時間到了,該去買電動牙刷了。」我們有時也會有情緒,但不會不迎合他的需求,或是罵他,但是我們講的話,難免偶而也會擦槍走火,一句不好聽的話有時就會脫口而出,畢竟口與舌的感情再好,也是會互咬,那不是別人的專利,在我們家也會經常發生。

每天照顧他睡覺的過程,坦白說我們都會睡不好,因為他兩小時就要翻身一次,原則上晚上由老婆陪他睡,我睡客廳的按摩床,等老婆清晨6點起床做早飯時,我則繼續接手陪伴英齊一整天,直到老婆下班再換手,我們會互相配合英齊的需要而做調整。

我們會想自己孩子的需求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做他的手、他的腳,一方面是他的照顧者,因為我愛我的老婆,不能放棄他,因為媽媽對英齊來講很重要,爸爸對英齊來講也很重要。我們達成一種共識與默契,就是照顧英齊的工作由我們兩個一起分擔,不然每天都在吵架,每天在那邊難過日子,那這樣日子要怎麼過呢?

有時我們也會協議,吵架不能超過晚上12點,吵架可以大吵、大鬧、大罵,但是12點之後就必須和平相處。對我們來說,吵架也是一種默契,過了12點就要互相關懷,隔天就要互相噓寒問暖,不能繼續冷戰下去,否則這樣的日子,全家都會過不下去。

我為了提升英齊的生活品質,早就買好了電動輪椅放在客廳;英齊一考上大學的時候,便告訴自己要像蛻變的蝴蝶,自己有勇氣獨立坐電動輪椅上學。也因為有了電動輪椅,每個周末,就是母子快樂的時光;媽媽騎著機車、英齊開著電動輪椅,雖然速度慢、雖然我們永遠趕不上第一個綠燈通過,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因為紅燈過後,綠燈又可通行。後來,英齊知道可以打電話預約復康巴士,如此更加提升了我們的娛樂品質。有人說,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那我也要說,兒子是媽媽今生的好「麻吉」。

自己和孩子的相處之道是:「我平常都是很心甘情願的幫他做事,但我有時也會有脾氣,或是心情不好,或是英齊觸動我的地雷,讓我聽了很不爽時,也會對他大小聲。可是英齊總會很貼心的跟我說『對不起』,這種父子爭執的場面,並不多見,一年平均一、二次而已,我想讓他知道我也會有情緒,他也會有情緒。記得他國一時,因為媽媽去日本旅行暫時不在家,他就很不捨得,就開始哭鬧吵著媽媽不在家,他要去死了,他不去上學了。從這件事來看,在我的內心裡,我們的家庭成員是缺一不可,沒有媽媽不可以,沒有妹妹不可以,甚至家裡沒有這隻狗(漢堡)也不可以」。

(作者因兒子曾英齊罹患肌肉萎縮症,而創辦「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擔任第一、二屆理事長。他每天為孩子按摩2小時候,28年如一日,並成為專業按摩師,現為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按動生命中心」主任。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08年第11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的曾英齊於2011年辭世。本文摘錄自《按動生命─不落跑老爸曾金世》 一書第53~58頁,感謝「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