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會長大

文/孫光中

 

臺灣自閉兒家庭關懷協會」附設的「非愛不可星兒手作工坊」成立迄兩年多,主要是銷售分裝池上一等米和臺東地區的農產品,藉此籌措協會營運的經費及照顧孩子們所需的基金。除了星願米之外,還有糙米、香米、黑糯米、紅藜等多種榖類,和鳳梨果乾、愛文芒果乾、情人果乾、紅心芭樂果乾,以及茶葉、香菇等農產品。

非愛不可希望工程未來希望以十年的時間,先後成立「非愛不可夢工坊」和「共伴家園」,讓這些後天手足們能在父母離開後,能夠互相扶持,在這裡一起工作與生活,彼此相伴一生。

 

非愛不可希望工程

協會附設的身心障礙者日間社區服務「非愛不可星兒手作工坊」,自106年4月1日成立迄今,已經兩年多了。主要是以分裝池上一等米及分裝臺東地區農產品販售,藉此做為協會營運經費及照顧孩子們所需的基金,更希望將來能存足經費,購地自建小作所及社區居住,減少租金開銷及續租的不確定性。

我一直在想,我們一包米賺20元,若全臺有二百萬戶人家在煮飯,只要百分之一的煮飯戶數每個月買一包米就好,這樣我們就能很快的募集到希望工程的款項了。但天下事往往都是事與願違,一直無法達到我們的目標,但我依舊不放棄,會繼續努力向前邁進。

探討原因可能是我們知名度與能見度不高而受到了侷限,但是我們米的品質是超越池上一等米。當初碾米廠特別引薦池上小農給我們,因為碾米廠的老闆知道這些米是攸關臺東一群心智障礙孩子的未來,所以碾米廠以最高規格來精挑細選,每一百公斤的池上稻穀碾出不到60公斤的星願米,所以幾乎吃過我們星願米的朋友都會再繼續續訂。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在106年7月下旬我們的訂單突然增多,當時我們好高興也好忙碌。過沒多久,有一位花蓮的家長問我訂單是不是突然變很多,我驚訝的問他怎麼知道的,他告訴我因為神老師把我們的故事寫在粉絲頁上,此時我終於恍然大悟,原來是神老師的因素。但誰是神老師啊?我在家長的指引下才找到神老師神媽咪的粉絲頁,原來有天中午出現在小作所的參觀者就是神老師,連我的便當被孩子吃了她也寫在上面。

後來我開始變成神老師的鐵粉,發覺她是如此有愛,而且非常有耐心及細心去教育她的學生,真的很不簡單,難得有這麼一位好老師。

星願米經過神老師的分享後銷售有所起色,107年6月報導者在網路上播出影像專題報導「我們仨──阿策與阿湛」,107年12月民視異言堂製作了「與星兒的約定」上、下兩集的專題報導後星願米銷售較為穩定。

108年5月,經各方善心好友們的集資捐助下,我們更新設備改為自動化包裝,提升包裝品質讓產品更具有市場競爭力,擺脫愛心商品的形象而是孩子們的自有品牌。

我們最近也將申請勸募字號,準備開始進行第一階段的募款,希望各位好朋友能繼續幫我們推廣與分享這美麗而又好吃的星願米!

我將共伴家園訂名為「非愛不可希望工程」,這個工程涵蓋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建立「非愛不可夢工坊」,將夢工坊定位成生產中心,在生產中心內讓孩子互相陪伴,相處磨合,進一步發展為後天手足。而且生產中心也是孩子們的共同事業,這個生產中心必須要有寬廣的空間,能包括生產、倉儲、辦公室、餐廳等各項設施,孩子們必須在生產中心磨合五年後才能進入下個階段。

而這生產中心需要五年的時間來籌設,這就是第一個五年的概念。

放眼當下,大部分小作所所使用的不動產好像都是用租的,但這真的能夠徹底解決問題嗎?萬一房東不續租了怎麼辦呢?我們時常將永續經營掛在嘴邊,但是連一個屬於協會的小作所不動產都沒有,如何來談論永續呢?

「築夢踏實,踏實築夢」,這再也不是一個畫大餅、呼口號的虛幻了,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我們必須要看到希望的曙光,而這也是孩子們與每個家庭所殷殷期盼的願景,也正是「非愛不可希望工程」必須要做到的,要確實實現的理想。

(本文摘錄自《想飛的毛毛蟲:幸好我們是一家人》一書第P.206~209頁,感謝「健行文化」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