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大門進不去 24%診間轉不進 74%無廁所或無扶手
台灣的醫療可近性非常高,政府也積極推動分級醫療,鼓勵民眾先去居家附近的診所就醫。然而對於身障者來說,大部分診所是近在眼前、卻進不去的窘境,導致分級醫療的措施成為另類「懲罰」身障者的政策,就醫比一般人還要付出更多代價,包含必須花更多時間和金錢,舟車勞頓到更遠的大醫院才能看病。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自民國88年以來,便致力於爭取身心障礙者健康平等權,民國103年更因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國內法化,而更進一步全面行動。20年來的努力,以硬體來說,最為人熟悉的就是院所無障礙環境,強調不只是建築物空間能讓障礙者進得去,還要有能用的檢查與診療設備;軟體服務部分必須從醫療院所網頁開始到醫藥資訊標示、衛教、同意書,乃至診療過程等等,各項資訊均應符合各類無障礙的可近性設計。
身障者就醫難 過半診所連大門都進不去
過去最容易被拒於門外的就是肢體不便的障礙者,如果院所沒有提供斜坡道,只能望階梯興嘆;就算進得了大門,若院所內通道狹小、甚至診間迴轉空間過小,也只能在診間外與醫師形成「最遙遠的距離」,時至今日,這樣的情況充分改善了嗎?身心障礙聯盟與財團法人脊髓損傷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由9位輪椅使用者擔任訪查員,以立意取樣的方式,探訪大台北地區診所與醫院的無障礙環境與友善服務現況,共計調查50間診所與31間醫院,診所包含33間西醫、10間牙醫、7間中醫。
結果檢視診所的硬體設施,發現大門出入口的部分,僅有46%能夠讓身障者進入,診所內部的室內走廊部分,50%電動輪椅可通行,但有24%室內走廊電動輪椅雖可通行,卻無法轉彎進入診間。候診與診療空間的部分,約有八成的服務台高度過高且無容膝空間,身障者難以靠近,這其實只要小成本、微幅改善便能達到百分之百提供容膝空間;至於無障礙診療設備,則無法更進一步得知。
友善服務缺乏 廁所無扶手、掛號管道不多元
身障者有相當高的比例是老年人,且隨著候診時間拉長,每個病患都可能有上廁所的需求,這次也一窺診所的廁所環境,約有18%不提供廁所給病患使用,若提供廁所者,多為一般廁所(76%)而非無障礙廁所,通往廁所的通道過窄、廁所前的門檻、推拉門、未設置扶手、內部空間無法供輪椅迴轉為常態,使得身障者或行動不便、衰弱老年人難以使用。
此外,診所較少提供友善服務,訪查中僅10%提供多元掛號管道(網路、傳真、line)、26%提供聽障者筆談或手語翻譯等溝通服務、僅1間提供點字藥袋。從這次診所的取樣調查可發現,診所對身心障礙病人,友善程度仍有待提升,可近性仍存在相當多的障礙。
醫院有法令規範 無障礙措施仍未全面落實
診所的無障礙程度不夠理想,可能與尚無強制法令規範有關,那麼已有法令規範且必須經由評鑑訪查的醫院,表現真的比較好嗎?
這次也調查了31家醫院,涵蓋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與地區醫院,雖然通路、出入口、昇降設備、廁所與停車空間等項,依法應設置無障礙的設施,但仍發現諸多未落實之處,包括竟有19.4%的醫院無設置無障礙停車位,且有一家醫院的無障礙廁所不合法規要求,而掛號、批價、領藥檯亦有16%未有容膝空間;而經常被忽略的更衣與檢查空間、提供可升降的檢查儀器或診療設備,更是有三成到近四成無法供障礙者使用。
而屬友善服務且提升資訊無障礙的多元掛號系統、電子佈告欄或語音播報系統、聽障溝通服務等,亦有10%至13%未能提供,值得一提的是,食藥署自民國101年便開始對院所免費提供《視障者提供點字或圖形藥袋貼紙》下載,絕大多數的院所(本次調查高達67.7%的醫院與98%的診所)仍然不知道或是沒有提供此項服務,亦無發展有聲或可供報讀軟體讀取的電子資訊提供給視障者,甚為可惜。
改善高低差不難 活動式斜坡板是最佳選擇
身心障礙聯盟常務理事劉金鐘表示,目前診所的無障礙環境現況,往往從出入口就不得其門而入,因為仍有不少診所經營者認為處理出入口的高低差要花很多錢,或是以房東會反對當理由,但實際情況可能完全與診所的想像不同。
這次調查也發現,有近半數診所為了方便輪椅使用者通行,部分完全無門檻,部分則設置固定或活動式斜坡。但較為可惜的是,不少診所自行在騎樓設置木製或鐵製斜坡板,可能反而因鋪面過滑、坡度過陡,不僅不適合輪椅使用者、使用拐杖者,甚至連穿平底鞋都容易打滑,造成使用危險,且在騎樓設置固定式斜坡,反而變成騎樓上的障礙物而導致違法。
因此他建議診所提供無障礙出入口,最好的選擇就是採購可攜式活動斜坡板,不需要花大錢、也不需要大興土木,讓原本沒有意願的診所不那麼排斥,也讓願意提供服務美意的診所,避免做錯了,反而造成通行的不安全。
本身也是輪椅使用者的劉金鐘,對診所提供的廁所感觸很深,「法規上未強制要求提供無障礙廁所,但至少要友善吧,也就是身障者進去可以關門。」他強調友善廁所最基本設計就是門必須往外開,否則輪椅進去了、門卻無法關,就必須靠打傘遮蔽,讓人非常困窘。此外,附加扶手也是必須的,至少老年人或拐杖族可以避免跌倒。
無障礙非特定族群專用 讓所有病患增方便性與安全性
脊髓損傷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洪心平指出,無障礙的立意是溫暖的、不是冷冰冰的,不要把無障礙環境視為難以做到的事情,也不只是特定族群才使用得到,無障礙其實就是讓所有人可以靠近與使用,「診所若願意強化無障礙環境,長遠來看是有好處的,因為可以服務更多病人,也保障來診所患者的安全。」她強調既然政府力推分級醫療,不希望大家往大醫院跑,基層診所就要讓身心障礙者真的可以使用,「不是我們不想去基層診所,是去不了!」
本身是視障者的身心障礙聯盟理事長呂鴻文表示,相較於身障者,視障或聽障雖然較沒有移動上的困難,但確實希望診所提供更多友善服務,比如點字藥袋主要是讓病患知道吃藥的方式與時間,目前診所和醫院納入這個系統的情形都不普遍,期許未來能朝這方向全面推動。
另外,多元掛號對不同障別也很重要,除了現場排隊,比如聽障者就無法用電話掛號,需要用網路或傳真等其他方式,障礙者也希望能夠透過多元預約掛號方式,以便跟所有人一樣提前安排自己的就醫。(本文轉載自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網站,感謝聯盟慨允轉載。)
- 相關連結:【新聞媒體報導】
《公視》無坡道、廁所、扶手、升降設備 身障友就醫難 - 《聯合報》診所缺無障礙空間 雙北逾五成輪椅連大門都進不了
- 《聯合報》身障者就醫寸步難行 國健署年底試推友善診所
- 《東森新聞》身障者就醫難! 過半診所連大門都進不去
- 《八大電視》友善措施不足!身障者看病好困難
- 《自由時報》逾5成身障者看診出入困難 民團籲落實無障礙環境
- 《台灣醒報》身障弱勢行不得 無障礙空間缺規範
- 《華視》雙北逾半醫院門太小 身障者就醫難
- 《中央社》診所門進不去又沒廁所 身障者成分級醫療犧牲者
- 《ETtoday新聞雲 》無障礙空間好缺!雙北逾5成「輪椅族」連診所門都進不了
Tags: D234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