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by Brendan Church on Unsplash
智智是一位智能障礙輕度的青年,個性隨和的他臉上始終保持著笑容,由於從小學習的經驗中,表達和理解能力都比不上別人,不管怎麼努力好像都輸大家一大截,漸漸的也讓智智認為跟著別人做就對了,導致表達上逐漸缺乏自信,「都好」、「都可以」成為他的口頭禪,導致最後幾乎別人說什麼就去做了,沒有自己的想法。
智智的家人有媽媽和兩個妹妹,可惜的是兩個妹妹已出嫁各組家庭,偶爾才會透過line訊息聯絡彼此,而智智的媽媽同為身心障礙(智障併精障/中度) ,也因為這樣,身邊少了可以教導智智的人。因此曾經受人慫恿下將父親遺留的房子變賣,智智跟媽媽過著流落街頭,為了要填飽肚子,智智誤信朋友教的賺錢的方式,把重要的銀行帳戶存簿和印章,二話不說就答應把東西交了出去,也因為帳戶被拿去賣,變成了人頭帳戶因此進出監獄,才驚覺原來這是不對的事情。
五年前「新竹智障福利協進會」的就服員和社工接觸智智時,他在朋友家靠著身障補助津貼過生活。
就服員不斷地鼓勵智智並協助媒合工作,約了雇主面試又放鴿子不去,好不容易有工作卻又因為常睡過頭遲到,或常常臨時請假,最後把工作給丟了!協會的就服員只好再重新媒合職場,才有現在的工作;而社工除了協助智智找到租屋處,也轉介媽媽到24小時的照顧機構,幫忙智智分擔照顧媽媽,不定時的關懷訪視,也讓智智啟發重回學校生活的夢想,他表示除了想學更多餐飲的知識,同時也要向大家證明自己,最後,37歲的他終於靠著半工半讀完成高中學業,現在繼續升大學。
就當智智以為事情都結束,今年好不容易才要步入軌道,有天領薪水時發現被扣了三分之一,原來當年做錯的事情還沒結束,社工又陪著智智去了解原由並連結法律扶助基金會申請諮詢及解決債務欠費問題。
除此之外社工今年邀請智智進同儕友伴團體分享,讓別人不要重蹈智智的經驗,也因為分享及主持累積的經驗,讓智智有自我展現機會,對自信心、自我認同都有提升,而透過活動規劃,也不再只是「都好、都可以」,而是勇敢的表達並和大家一起討論,從跟隨者的角色變為願意擔任起小小領導者的角色。
智智持續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即使生活貧困也依舊秉持自己的夢想,更可貴的是他感念因各方協助,促進自己的成長,自願擔任社團幹部及青年小組的代表,協助同儕在互助下成長,社工協助智智申請獎助學金時聽到:「在協會有學習到一個精神「自立生活」─自我選擇、自我決定、自我負責,現在的我選擇以半工半讀完成學業,也決定未來要擔任一位廚師,相信未來的路還有很多問題等著我去面對,但無論最後結果是好是壞都可以去承擔,不再重走回頭路,讓家人擔心。」
以下是智智的分享:
|
透過聯合勸募協會的支持,新竹市智障福利協進會在107年度執行「We Are Together 自立生活服務計畫」經過一年的計畫執行,幫助了48位心智障礙朋友,提供關懷訪視、學習型成長團體、智青幸福種子社(同儕支持友伴團體),包含友伴單位參訪、公益服務、兩天一夜體驗營等服務,因為參與自立生活培力服務,學習合宜的觀念與生活方式、學習選擇、決定、負責,在學習的過程中,面對人際交往與衝突,也從中獲得同儕的支持,每個人都在服務中獲得不同的學習。
(本文轉載自新竹市智障福利協進會編輯部,感謝協會慨允轉載。)
Tags: 234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