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道路上的運動家—葉明祥

編著/台灣癌症基金會

「還要等多久,才輪到我看醫生啊?」

或許是疼痛難耐,或許是情緒低落,等候看診的伯伯,口氣從詢問漸漸轉成抱怨。

我走近伯伯的身邊,脫下口罩對他說:「十年前,我也在這裡接受治療,等了十年才痊癒,現在回到醫院當志工,您說是不是等了很久?」

伯伯盯著我的左臉頰看了許久,才激動地回答:「好,我等!我等!」

輕忽身體異狀,不知癌症找上門

十年前,第一次掛牙科看門診,竟然就此診斷為口腔癌末期。

「怎麼會是我?我還有生病的妻子、兩個孩子需要照料,家庭的支柱只有我啊!我怎麼可以生病?」腦海頓時間一片空白,不知所措……。

其實,身體早在前幾年就有了異狀,口腔內側出現白點、牙齒一顆顆地脫落、枕頭上常常有血跡、嘴巴漸漸無法張開,我下意識地拒絕看牙醫,只要牙痛就吃止痛藥,日復一日,直至癌症末期。

變了樣的家,為愛堅強撐起

長期在外奔波,因為罹癌停下腳步,回頭看才發現家庭已經變了樣。

我的妻子患有躁鬱症,日常生活幾乎以妻子的情緒為首要考量,在我罹癌之後,她的精神狀況變得更差,我知道如果在這裡倒下了,整個家就會分崩離析,不得不堅強起來,努力配合醫生治療,重新回歸原本的生活。

手術後,因為切除齒齦,吞嚥時常感到困難,不論是吃麵或稀飯都會嗆住,加之又進行了氣切,當抽痰管直接插入氣管時,用「痛不欲生」四字都不足以形容。

那時候,滿腦子都是悲觀的想法,整天瘋瘋癲癲逢人就說:「你知道嗎?我是癌症末期喔,不會好了!」內心的黑暗已經擴散到整個身心,說出的每句話都相當消極。

出院後,面對一個亂糟糟的家,兩個剛上高中的兒子無助地看著我,眼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家庭快要散了,突如湧泉般有了無論如何都要撐起這個家的動力。

兒子溫暖舉動,化開苦痛

「縫線會自己癒合,但是你現在因為疼痛而放棄,過不久口腔就會萎縮,你再也不能張嘴咬合了!」醫生說。

只要是對病情有幫助的復健,即使再痛苦,我也願意嘗試,努力做著醫生交代的功課:提腳伸展操、手臂往上提、口腔撐開。其中,最重要的復健是用十四片壓舌板將口腔用力撐開,只是每次拿掉壓舌板,傷口的縫線都會再次裂開,血流不止。

也許是復健痛苦的模樣,讓兒子感到心疼,偶然看見他在週記本上寫著:「讀書的苦跟爸爸復健的苦相比,讀書的苦算什麼?」

平常內斂的兒子寫在週記上的字句,令我相當感動,使我更加積極復健,希望可以成為讓兒子驕傲的父親。

「爸爸!爸爸!」有一次,在浴室待了太久,兩個兒子突然用力敲著門,叫得又大聲又急促。

「怎麼了?」

「你怎麼進浴室那麼久?怎麼都沒有聽到水聲?」

「我們還以為你暈倒了……」

這才知道他們默默關心著我,甚至特別留意進浴室的時間,簡單的舉動瞬間溫暖了我因復健而痛苦的心。

欲得彩虹,必先忍受雨水

「怕藥物會再加重身體上的負擔,我們不能再開藥給你了!」治療的副作用,導致我患有癌因性疲憊症,經常感到疲憊、情緒低落、身體疼痛難耐,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因此每星期回診的時候都會請醫師開藥,讓我可以舒服些。

「難道我就要沒救了嗎?」想到在家裡等待的妻兒,心情覺得有些沉重。

「你可以利用運動來改善症狀。」醫師建議道。

當時用左小腿小骨替補上切除齒齦的部分,因此除了咬合受限外,也不能進行跑步或是跳躍等等的激烈運動。

「還能做什麼運動?」所有的動作都不能做,那該怎麼辦?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騎車。」魏福全醫師說。

突然想起家裡還有一台被放置已久的單車,出院的第三個月,終於脫離鼻胃管後,開始騎車復健。每天慢慢增加時數,越騎越遠,從自行車專用道,到後來的中社山、陽明山、大屯山,直到騎上合歡山為止。

當騎上合歡山時,看著眼前連綿的山巒,心情激動到無法用言語來形容,身體彷彿充滿了電,有了再次騎上來的動力!

我常說:「每天都有人騎車上山,但是超過六十歲的人就很少了,如果條件再加上是癌症末期的病人,那就更少了!」

騎車的過程中,心境變得開闊,身體的疼痛感也跟著降低,甚至改善困擾我多年的氣喘,沒想到,唯一可以做的運動,卻也成為我痊癒的奇蹟。

「欲得彩虹,必先忍受雨水。」因為罹癌的這段經歷,讓我必須拿出勇氣接受不完全的自己,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進而發現生命的彩虹,原來就在前方。

(本文摘錄自《從零重生:抗癌鬥士的蛻變之旅,免疫療法抗癌新曙光》一書第18~23頁,感謝「台灣癌症基金會」慨允轉載。)

 

延伸閱讀: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