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礙生校外教學權益不容妥協

整理/Debra

教育部已經在校園推行多年的融合教育,成效如何呢?每個孩子在融合教育的推行下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經驗?我們以學校每年都會舉辦校外教學活動為例,一起來現行障礙生的就學處境。

校外教學或畢業旅行不止具有知識學習的涵意,一起出遊時的人際關係互動也是孩子們累積生活經驗的過程,對一般生而言,這些都是成長與生活的一部分,但對障礙生來說,想要跟同學出一趟門卻是要解決各種困難後才有機會成行。

一位肢障學生與二位一般生,於校外教學場合一起推石磨

「共融教育」的目標之一,是了解差異、一起學習,
因此校外教學活動的設計,也是「共融教育」的一環。(攝影/林玉娟)

 


家長一路過關斬將只為爭取孩子行動的尊嚴

家有一位輪椅障礙生的林玉娟,分享了孩子國小時參加畢業旅行經驗。當時孩子是在普通班就讀,對坐輪椅的障礙生而言,校外教學或畢業旅行的活動安排,首先要面臨的是上下遊覽車的問題,如果沒有租用無障礙遊覽車,那孩子就得靠家長抱著上下車。

她回想孩子國小六年的校外教學活動,當時學校沒有租用無障礙遊車,原因是無障礙遊覽車會拔掉幾個位置騰出輪椅使用空間,原本二個班剛好可以坐一台普通遊覽車,所以如果她很堅持要租用無障礙遊覽車的話,二個班會擠不下一台遊覽車,所以最後她妥協跟大家一起搭普通遊覽車。

不過到了籌劃畢業旅行工作時,她決定不再妥協。因為校外教學是只去一個點、活動比較簡單,上車下車不頻繁,但畢業旅行是二天一夜的活動,會去很多不同的景點,多次上下車,一直用抱的方式移動很不應該,她認為這是最後一次有機會跟大家說明,行動不便障礙生的移動方式不應該是用抱的,它是有好的解決方案。

因此,為了爭取畢旅的主導權,她自願承擔所有工作,從家長代表、家長委員一直到畢旅委員,終於在學校招標畢業旅行時成為當然的審查者。她表示,要一路衝到畢旅委員,招標時才能完全參與相關工作、了解內容、車用狀況等,整個過程都得積極參與、卡到那個位置後,才有機會要求學校在寫標案時將無障礙遊覽車條件加進去,之後廠商來投標、提案時當場要求。

當時廠商表示他們會盡量配合,但如果沒有無障礙遊覽車時,是不是可以用復康巴士代替?聽到廠商一貫的說法,當下林玉娟堅定表示無法接受,她提醒廠場,招標規範有寫,如果不符合是否就要流標,聽到流標大家都很緊張,也就在她的堅持下,順利地解決了車子的問題。雖然她一路跟著場堪、踩點,但在台灣,畢旅能去的點選擇性很少,場地的無障礙設備也不佳,最後她退而求其次,只要求要有無障礙房讓孩子休息。

爭取無障礙遊覽車的過程雖然看似順利,但卻是充滿壓力,校方總會說不清楚無障礙遊覽車,或者租用無障礙遊覽車多出來的預算經費怎麼辦?這樣的態度讓她承受很大的壓力,好像自己為了要讓孩子去一趟比較舒適的畢業旅行,造成學校多花錢或承辦人員麻煩,還好她當時在網路上找到由劉俊麟轉發的一紙教育局公文,才順利解決無障礙遊覽車租車經費的問題。

雖然爭取的過程壓力大,但當畢旅時,無障礙遊覽車在日月潭讓輪椅上下車,學校的行政人員、孩子、主任等通通跑來看,每個人看到無障礙遊覽車都覺得「啊,這樣很方便耶」,當下她心想「對呀,早就跟大家說過了。行動雖然不便,但上下車還是有很多可以替代的方式,不是肢體不便的人就只能被揹來揹去、扛上扛下」。


捍衛障礙生權益,學校不應妥協

目前擔任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理事長的劉俊麟(以下簡稱劉爸),是二位肌肉萎縮症孩子的父親,他表示,學校裏的職務,例如事務組長、總務處等輪調頻繁,一但調職後,新接任的人可能因為沒有經驗而不會注意到無障礙遊覽車租用問題,但特教老師不能不知道,因為特教老師應該要有一種認知:這學期有行動不便的孩子報到,那校外教學、畢旅時就該準備無障礙遊覽車。

他認為特教老師應該在適當的會議場合提醒這樣的需求,而不是等著家長來告知。他也分享孩子國小一年級校外教學時的經驗;他當時跟老師提出無障礙遊覽車的需求,老師也在適當的校內會議中提出,不過當時國內的無障礙遊覽車不多,所以校方借用了文山特教學校的校車(無障礙遊覽車),當他們在士林區北美館下車時,路過的人一致覺得「對呀,這樣很好,一定是私立小學才會服務這麼好」,師生路人看到無障礙遊覽車覺得很新奇的反應,他當下覺得那個選擇是對的,也因此他接下來的每一學年、學期校外教學,他都會事先跟學校提醒必需要有無障礙遊覽車。

為了孩子的畢業旅行,劉爸也曾像林玉娟一樣擔任過畢旅的審查委員,其中有一次的招標說明會來了三、四家廠商,其中有一家沒有具備無障礙遊覽車,當場學校的教務主任就跟廠商說「很抱歉,你不可以報告,因為你不符合資格」就請他離開, 他當下就意識到「需求者要提早跟學校說」,這個動作很重要,這是家長要注意的事情。

至於台灣校外教學景點的無障礙環境他表示多數是不及格,也因此校外教學、畢業旅行他僅能要求到旅館無障礙、沿途餐廳無障礙,當然也希望餐廳有無障礙廁所,其實這些要求安排行程的旅行社都做得到,甚至只有一次因為餐廳真的沒有無障礙廁所,但給了一間房讓孩子自由使用(上廁所)。


特教科編列專款支付,學校別再說不知道

校外教學或畢旅,最開心的莫過於一起在車上打鬧、唱歌、分享零食,如果沒有無障礙遊覽車,特殊生得由家長開車自行接送,與同班同學分開玩,融合教育就是要讓不同的孩子學習、接納彼此的不同,一旦學校將障礙生與一般生分開安排,根本上就違背了融合教育的精神,針對這樣的情況,台北市教育局設計了亡羊補牢的做法。

劉爸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因為行動不便需要無障礙遊覽車跟同班同學一起坐遊覽車去校外教學或畢業旅行,多出來的租金是由台北市特教科編列專款支付,除此之外,台北市教育局特教科也答應,如果孩子需要陪同者一起參加活動,可經由學校跟教育局申請,特教科會專款補助陪同者上限3000元的費用,因為像重度肢體障礙的孩子,不可能參加二天或三天的旅行時,突然找了一位完全陌生的助理來幫孩子洗澡、如廁等,最常見的狀況還是由家人補位,這筆錢是補貼家人請假代替國家執行照顧孩子的費用。

劉爸說明這項補助是許多人努力下的成果,包括現任議員簡舒培也幫忙爭取,但由於高中職以下是地方政府教育行政機關主管,所以這些經費運用的權職是地方政府,因此他呼籲各地家長,都應該為了孩子去跟各地方政府的特教科爭取,制定這樣的的預算科目。

教育局公文,說明無障礙遊覽車可申請補助

公文由劉爸提供

公文說明障礙生隔宿旅行若需家長陪同,可申請最高3000元之補助

公文由劉爸提供


尊重生命,從源頭—「教育」做起

林玉娟也提到,一般校外教學使用的遊覽車,學校都會要求驗車報告,例如幾年車、安全設備如何,當學校或校裏這個年級有肢體障礙生時,那租用無障礙遊覽車也應該包括在車籍資料檢驗的流程裏,為什麼每次都要家長出來爭取本來就應該有的權益?應該從制度面就規定;學校可以規定校外教學要幾年內的車,為什麼不能規定校外教學要用無障礙遊覽車?還有,畢業旅行的場地、露營地等,如果園區沒有無障礙設施、設備就不應該具有競標資格才對,校外教學不能一起坐車、不能一起玩,不是打臉教育部推行的融合政策嗎?

總是在學校為孩子爭取應有權益的她心痛地表示,並不是所有家長都有時間為孩子爭取無障礙遊覽車,她聽過一些學校或家長的經驗,他們的孩子就真的沒有參加,沒有參加還不是在家裏休息,一樣得去學校,因為是上課時間,然後眼巴巴地看同學去玩,再等同學回來一起放學,聽了就很心酸。

從障礙生家長的立場出發,她也建議其他家長,孩子若在學校遇到問題需要家長出面爭取權益時,不要覺得自己很孤單,可以上網多找一些資料,因為一直有很多前輩在努力,也有一些成果,大家可以依著前輩的方向去進去,也許在學校不免會有一些壓力,她強調「您的堅持是對的,因為孩子只有您可以幫他們說話」。

學校未租用無障礙遊覽車,迫使障礙生無法和同學一起搭車前往校外教學目的地,分開進行的校外教學與「共融」精神背道而馳。照片為全部同學上遊覽車後,障礙生在車門口看同學情景。照片提供/Jill Kuo


別讓母愛因政府卸責而偉大

每年5月是歌頌母愛偉大的時節,此時報章雜誌幾乎都會出現媽媽陪伴障礙孩子上學的新聞,但追本朔源,促使家長必需放下手上的工作,日以繼夜地在家、在校照顧孩子,主要原因在仍於政府沒有提供障礙生足夠的就學資源。林玉娟表示,她每次要為孩子爭取合理的權益時都得先說服自己,讓自己堅定相信這樣子做是對的。她無奈地表示,沒有哪一位家長會想要麻煩別人,可是孩子就真的有這個需要,如果家長不說出來別人怎麼會知道?

爭取權益的過程,是什麼讓她能夠在重重壓力下繼續前進?她坦言,都是依靠前輩努力過的事情來鼓勵自己:「別人也可以呀,之前也辦得到啊,這是有案例可循的,你學校不應該跟我說不行吧」。每一次的爭取,她都是用「我來協助學校」的心態在努力:「如果學校不知道,那我去找資料出來,如果學校不方便跟局裏科裏講,我們家長就自己去講……」,她表示台灣家庭教育都不鼓勵爭取,都覺得沒關係就默默接受,所以她在為孩子爭取合理權益時都有雙重壓力,來自學校的壓力以及來自周遭親友的人的壓力。

她再次以孩子的畢業典禮活動為例,舉辦活動的禮堂講台有階梯,障礙生沒辦法上去,當時學校表示他們會用抬的,她聽到後當下堅決表示決不接受用抬的,除了怕孩子摔下來外,也擔心抬的人受傷,而且孩子也已經是青春少女了,不會想要自已是「被抬上去」的形象,當然最終重點是,這是有斜坡板可以解決的。

但當她出建議時,學校的回應依舊是「沒經驗、不知道怎麼處理」。於是她先向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洽詢,然後自己拿了尺去從校門口進來一路到禮堂,所有搬運斜坡板會經過的地方、中間還有教室與教室棟距間的幾階樓梯等,所有會經過的門、高度、寬度、樓梯幾階、多高,全丈量好,做成檔案交給學校總務,告訴他都量好了,行無礙協會可以處理,連絡電話跟窗口是誰,讓他們去連絡。「那時學校覺得我在找他們麻煩,所以我把所有前面準備的工作都做完了、連絡好了,讓你沒有說不的空間」,她必需做到這樣的地步,才能讓學校完成斜坡板租借。

事實上斜坡板設計相當完善,一般學生也是踩著斜坡走上去的,所以畢業典禮當天並不會影響活動進行,當時她覺得,這是她們最後可以為這個學校做的貢獻:「讓所有的人都看到,如果你們同儕裏面有人肢體不便時,是有辦法可以幫助他們的。」

輔具的支持與協助,可讓障礙生就學處境更加友善。照片為畢業典禮中,斜坡板架設方便輪椅使用者上下講台。照片提供林玉娟

輔具的支持與協助,可讓障礙生就學處境更加友善。照片為畢業典禮中,斜坡板架設方便輪椅使用者上下講台。照片提供林玉娟


無障礙環境是國家文明的指標

談到校園無障礙,劉爸表示我們國家只有針對單一建築物無障礙設施的法規,但棟與棟之間的通道、動線沒有明細規範,他分享了孩子國中時的求學狀況:「我的孩子並不是學校第一個肢體障礙的學生,但學校禮堂卻一直沒有電梯,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所以孩子八年級時我去要求,後來蓋好時我兒子早就畢業」,當時他也是堅持孩子的畢業典禮不能用抬的上講台,而在他的堅持下學校跟伊甸基金會也借爬梯機,而現在禮堂的電梯造福之後入學的障礙生。

「無障礙環境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指標」,他解釋「書唸得多不表示就是文明人,學校校長、主任可能是碩士、博士,可是他可能對人的尊重不夠國家就不會進步,若是從尊重人的角度出發,你會怎麼思考障礙生因為障礙環境、設備而損及受教權?站在教育場域的主管、負責人的立場,你應該要思考怎麼樣才能努力改善問題才對。」

他強調,當學校將校外教學地點的無障礙設備當成必要條件時,餐廳、旅館、遊樂園等經營者不斷接受到校方的要求,就會思索要怎麼改變才能符合校方設定的條件,也許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會改變,但卻是必要的。至於教育部更要負起責任,他強調「因為學校不止是公共建築物,還是一個教育的場域、培養人才的地方,如果我們培養國民人才的地方沒有重視到這麼小的細節時,這些人他們未來成為官員、成為老闆、設計師,他們是不會去注意這些地方,因為你教育裏就沒有,所以學校不是有符合公共建物法規就好。」

教育平權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融合教育也還沒有真正落實在我們的教育場域中,一個融合社會的形成是從教育開始,也因此融合教育關係著社會未來的發展,這是每個人的事情不是只有障礙生的事情。為了促進更美好的社會生活,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盡一份心力,從自己的份內做起,例如你是一位經營者,將週邊的無障礙環境做好,一起為融合社會努力,因為台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融合」環境每個人都會需要。

(本文整理自漢聲廣播電台45度角的天空」2016年4月30日節目內容,歡迎下載聲音檔了解更完整的訪談,也邀請大家有搭乘無障礙計程的經驗或建議,可以至臉書社團「隨意自在,所行無礙」參與討論。)

相關連結
2017-05-19李慶鋒於議會質詢「臺北市校外辦理校外教學租用具有升降設備遊覽事宜」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