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明里
燒傷者留下的疤痕後遺症真不少!
不間斷的復健、運動關節、按摩疤痕、泡溫泉打通微血管等幫助很大,它促進血液循環、回流正常、疤痕柔軟度恢復的更好,尤其是各部間關節處不致於快速形成拉扯、硬化、彎曲或張合等功能障礙。
練就忍痛功夫,我不怕痛,即使在痛也要咬緊牙關度過,想一想以前最苦的日子都已成過去式,這小痛不算什麼。
面對傷疤需要長期的友善處理,要耐心的照顧與呵護備至,若要讓肥厚的疤痕看不見、消失用手術植皮未必能完全的改變,這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疤痕是勳章印記,將追隨傷者一輩子,直到生命的盡頭、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才會結束一生的牽絆。
迄今殘存遺留在身上有形的疤痕,經過四十餘年的變遷、風蝕、磨擦、龜裂、皮屑演變歷程,有了很多的改變與改善。
受傷後,又厚又硬的疤痕藉由復健、運動、按摩、泡溫泉等方式漸漸地有柔軟化的趨勢,從原先粗糙的厚繭、凹凸不平的情形轉為比較淺薄平復且具光滑的狀態,摸起來比較有彈力柔軟些許,觸覺比較靈敏,觸感比較溫和,觀察疤痕膚質已不再是硬梆梆的深褐色、豬肝色,少有斷續的脫皮屑、掉皮層情形,膚色貼近未受損的顏色般相似。
日常最傷腦筋的是「癢」的問題,有留下疤痕的部位或周邊最容易癢,太乾燥更會受不了,心裡會想要去抓它,會不由自主的去抓或輕拍或磨擦止癢,即使背部用手抓不到,也會就地取材擅用貼近牆角或木板的直角線來回磨擦止癢;再不然就是要擦拭保養護膚的產品,讓情況抑制或控制下來;這般癢,至少十年以上才能緩解。但是,難以斷絕。
癢,令人苦惱,甚至於不知所措,這需要靠新興醫療生物科技的研發幫忙對症下藥以改善疤痕止癢的問題。面對傷疤需要長期的友善處理,更要耐心的照顧與相處呵護,至於要讓疤痕看不見、消失不是用手術植皮就能完全改變的,也是不可能的任務。
身上留下的疤痕歷經長年風蝕、磨合、自然有所改變與改善。如何保養疤痕皮膚,照顧疤痕皮膚是很重要的生活大事。
「臭頭多藥」一點也沒錯,我一直隨著季節、氣候、溫差、濕度的演變與疤痕症狀的改變使用保養品。總之這疤痕就像「超級細菌」一樣難搞,有時候必須下重藥而後已!
要能達到自立生活、自理生活的境界需要自己找出方法,一般輕巧的生活技能不是問題(含粗重動作),宛如桌上拿柑,易如反掌折枝,輕而易舉之事。但是,有一些事兒讓人頂頭痛的,如要靠「指甲功能」作用(精細動作)最麻煩,要一一想辦法去克服,如用嘴巴咬破塑膠袋,拉開短而細密的封口,或用剪刀,找方便的輔具工具。
想辦法克服所有的生活難題,嘗試不同的方式改變生活上、工作上、人際上遇到的任何問題,這就是我的人生。
學習如何面對生命的變化是一大功課,態度決定生命的長度、深度與廣度(三度空間),甚至於影響人生品味與生活品質。
要樂觀或悲觀將由你抉擇定奪,要如何放下與去除自卑會考驗著你,要出世或入世的生活將會隨著你心意而轉變,至於是要飛上天堂、遁入地獄就如你所選擇的一樣實現。
面對這些百樣心境與萬千情境,沒有人可以幫你做定性與決定去留,完全要靠你自己的心智與智慧面對。
領悟勸學「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真義;不放棄自己,見證生命的奇蹟,人生自會有意義。
我的生活很平常化,至於運動方面呢?
運用到手指的運動比較不行,如打網球,因球拍握把比較粗大就無法抓住或握住。打排球,無法用手指「舉球」動作,惟雙手可以做扣球動作。其他如跑步、健行、騎腳踏車、游泳、壘球、羽毛球、桌球、鉛球、籃球、踢足球等沒問題,打保齡球,要運用雙手抱住球的方式來運行滾球的動作。
生活作息有很大的不便?
是的。生活上有很多的改變與不方便,要想盡辦法去改變,或請旁人協助。例如,指甲被燒燬、角質硬化、萎縮,沒有正常的指甲型,很難拿起小硬幣(平面接平面),打開易開罐,翻閱或直取薄紙或小卡片,拉開PE封口的塑膠袋,密封的薄片封口,如養樂多、礦泉水等有封口的瓶罐、CD包裝紙盒。
無法剝蝦子去殼,無法殺魚去鰓,去除軟絲、花枝皮,剝去煮熟的蛋殼,剝開柑橘類的水果皮,拿針線等比較精細性的動作,尤其必須靠「指甲」來作用的大小事,或運用「指尖端」來按鍵的計算機,觸摸式的手機面板、小框框數字鍵介面、抽取手機及數位記憶卡,都是難題。
食指變形彎曲,要探入投幣式的公共電話取回硬幣很困難;停車場的繳費投幣機或取出代幣的小孔口同樣是有障礙。換句話說,一些精細、細微、指尖抓取的動作都有障礙。
剪指甲更是大費周章的功夫,首先要用剪電子器材線的斜口式工具才能剪掉又厚又硬變形的指甲,加上美工刀修飾粗糙面才完成。
怎麼調適?
死馬當活馬醫,先讓自己安靜下來,沉澱情緒、思緒。學習勇敢面對事實,試著接納自己的不一樣。從手術的改善及復健的進步開始建立自信心,自我接納自己,改變心情與轉念冥想。
如何調適心情面對人生的巨變?
大量閱讀書籍並在閱讀中找到自己,品嚐歷史人物的生命歷程與面對危機智慧。頓悟於《紅樓夢》「百年身後事,一副臭皮囊」。學孫臏的啟示─絕境韌性、毅力堅忍、不向命運低頭。
冷靜思考自己下一步能做什麼,如學習專業技能、發掘興趣與培養技術能力、發展專業職能;以破斧沉舟之心,對應鴨蛋扔過山─看破!
當被嘲笑的時候,如何回應?
偶而會見人裝聾作啞,故作安靜、不動聲色自我防衛。端視對方的舉止、態度與行為作不同回應,以及白目程度給予高度震撼教育。對於童言無忌,則包容對方的好奇心,淡化心情以及自我解嘲教育失敗,這個家庭沒有家教,這個國家整體教育出問題。
外在的缺憾似乎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當時那場意外所造成的後遺症?
淚管偶而會堵塞、長眼屎,日常會不自主的流眼淚;右耳疑似因水(淚水)入侵導致中耳炎,一天24小時終日在耳鳴。
人溺己溺情境制約,聽到急駛的救護車、警笛聲呼嘯就容易有心跳加速現象,希望車輛快速奔駛去救人。
因手術關係醫囑要吃冷的流質食物3個月,導致腸胃異常敏感,如食物沒有百分之百的新鮮,不到5分鐘或片刻就會拉肚子(適合去當食物測試員)。
因頸部間疤痕拉扯變形,導致三、四、五節處「頸椎間位移」壓迫到中樞神經(左手酸麻痛),經過手術放置E字型支架已改善症狀。
左小指截肢,有「幻肢痛」(截肢關係)現象(約十餘年時間消除);前額頭取皮當作供皮塊,導致頭部前半區有減敏銳度情形,其知覺、感覺比較差,洗頭時常被抓破皮膚還不知,若用手輕輕的敲,還會有叩叩聲的回音。
如何與「生命共舞」?
化危機為轉機。想開一點,嘆自己倒大楣─脖子長瘤─堵到認命;自助,人助,天助;將情愛昇華轉化為助人的工作─移情感恩;藉用「晚清詩人兼思想家龔自珍」的話「己亥雜詩」錄「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回饋惜福;感動於聖經:寡婦僅有的二毛錢故事─奉獻價值。
信仰與堅持?
個性上:講道理;遠鄉愿;分是非;正義感;參與公共政策事務,盡公民社會責任。態度上:對自己及家庭負責任;嚴以律己;逆向思考;吃苦當作吃補;第二個生命,積極人生走一回。
價值觀:捨我其誰使命感,當仁不讓義無反顧;人除了自己,還有別人共命;問自己為社會做了什麼。忘我:放空世俗的枷鎖。
心靈上: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不伎不求,此生做自己。
活在在疤痕印記中找到真實的自己,就是阿里疤疤的今世人生。
(作者為顏面損傷者,為「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發起人。本文摘錄自《在疤痕印記中找到真實的自己》 一書第220~226頁,感謝釀出版(秀威資訊)慨允轉載。)
Tags: 在疤痕印記中找到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