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珮雯
表演工作者 陳泯蓁
她,已走過生命的二分之一,在上半輩子裡,她必須學會認命,認下這一副上帝給予的殘缺軀殼;在她的潛意識中,又有著不服輸的一身傲骨,就是這股剛烈,讓她為自己做了一件勇敢的事,也是許多女人最不敢面對的事,如頑石般的不低頭,如浴火鳳凰般的不顧一切…。
與生俱來的倔強,造就了不屈服的韌性
陳泯蓁在出生11個月,就因為感染了小兒麻痺症而不能行走,她的父母親為此感到自責,到處打聽各種偏方與治療方法,因此,陳泯蓁的童年是遊走在各個育幼院、療養院中。
然而在她不到10歲的小小心靈之中,始終無法理解,為什麼不能像其他兄弟姊妹那樣待在家裡與他們一同成長,像其他小孩一樣每天可以跟爸媽撒嬌,而是要來往於不同的育幼院裡,與陌生人度過童年。
對父親的不諒解,使得年幼的陳泯蓁在心中埋下了陰影,即便想逗她開心的父親大老遠從台北至高雄探望她,她也冷漠以對。直至一天,在育幼院的早餐時間,碗裡剛煮好的稀飯翻倒在腳上,陳泯蓁不叫不喊,沒有一滴眼淚,當院方把父親找來時,才驚覺到女兒心中造成的傷害如此之深,立刻收拾行李將陳泯蓁帶回家。內心的苦痛,直到年紀稍長才漸漸釋懷,當陳泯蓁為人母時,才能了解當初父母的用心良苦。
音樂為媒,浪漫相識
陳泯蓁發掘自己對於音樂的喜愛,是來自於一群愛唱歌的朋友們,當時民歌風行,一群人總愛帶著吉他聚在一起彈彈唱唱,因此有了參與校園演唱,和組合唱團的機會,同時,也在她的心中滋生了對舞台的渴望和小小的夢想。
也就是在音樂裡,陳泯蓁與前夫相遇,當時她在一個合唱團中擔任團長,前夫是後來進團的指揮,兩人因理念不合發生爭執,陳泯蓁憤而離開合唱團,不料兩人的緣分因而展開,前夫一開始為了解釋追到她家中,緣分因此將兩人牽上線,漸漸地日久生情,因音樂結識的兩人在交往過程中常一起在民歌演唱會中合作演出,一個唱歌一個彈吉他,一唱一和中,兩人感情不斷激增。
愛情長跑七、八年之間,陳泯蓁也曾想過,前夫並不是心目中的白馬王子,也並不喜歡他有些慢郎中的個性,最終還是被他的細心打動,說服著自己時間長了,也許有天可以適應他。然而,也不知是真的適應、還是已習慣了對方的存在,當前夫的工作無法讓兩人每天相聚,頓時失去了生活重心,失衡的兩人於是有了共組家庭的念頭,不過困難來了,前夫爸媽極力反對兒子娶一個行動不便的女人進門,老公家庭革命不成功,兩人最後瞞著男方親友偷偷公證結婚,唯一的喜宴只有娘家辦的歸寧宴。
現實生活中的婚姻,讓兩人漸行漸遠
前夫的職業是作息規律的老師,陳泯蓁婚後離開了熟悉的台北,隨著先生來到市郊,租了一間位於馬路邊約90坪的透天三層樓,想邊開音樂教室招生教吉他,還可繼續玩喜愛的音樂。
前夫除了彈一手好的古典吉他以外,還精於任何電腦程式,婚後更對MIDI 音樂產生極大的興趣開始熱中於研究;然而,因為前夫過於專注在自己的研究上,讓陳泯蓁在新婚的前幾夜就嚐到了獨守空床的滋味,對於婚前的美好想像,以及初到新家的不安感,常讓她哭著睡著……
不同環境生長的兩人,要在一起生活,的確有很多地方要適應和接納,對陳泯蓁而言,婚姻雖然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卻也沒有到不能忍受的地步,兩個人依然過了一段甜蜜的兩人世界。
對於夫家的隱瞞,直到陳泯蓁有了身孕,才被傳到他們耳裡,前夫的媽媽知道木已成舟,開始趁著兒子上班時打電話過來向她哭泣抱怨,不斷要陳泯蓁放了她兒子,甚至還把前夫的爸爸罹癌怪到陳泯蓁頭上,陳泯蓁常常在接電話時就聽到哭泣聲,接著是一連串的控訴和抱怨,甚至乞求,每次掛下電話之後,陳泯蓁就開始痛哭,情緒降至最低點,那段日子是最怕聽到電話響起。
這樣的折磨自然也影響到了小孩,或許是從娘胎裡帶出來的極度不安全感,兒子一出生就是嬰兒房裡最愛哭的孩子,帶孩子對於身障者來說,需要面對的困難比一般新手媽媽還要多,雖然陳泯蓁的媽媽有表達過要幫忙,但是她告訴媽媽:「我有本事生,就有本事帶!」
因為前夫不希望老婆與孩子離開他的視線,當陳泯蓁從娘家做完了月子,就把孩子帶回台北,孩子的不安全感使他格外愛哭,一分一秒也都離不開陳泯蓁,雖然先生還是會幫忙一些她做不了的事情,例如:幫孩子洗澡、洗奶瓶等等,但孩子的哭鬧不好帶,還是讓泯蓁有了疑似產後憂鬱症,想死的念頭三番兩次來扣她的心門。
前夫對於工作的專注,沒有因為孩子的來到稍減,甚至在學校又多帶了一個樂團,學生也常到家裡請教音樂上的學問,居住地早已從透天三層樓搬離到距離學校更近的山坡地,更侷限了她外出的諸多不便。
當孩子帶累了,總想要回娘家喘口氣,或者找人聊天抒發,但是先生不喜歡陳泯蓁回娘家,卻又拗不過執意要回娘家的她,光為了此事,就讓兩人心中有些磨擦,更別說陳泯蓁曾多次跟先生提出搬回台北的想法,因為台北有她熟悉的環境、朋友與家人,更有她的夢!
兒子國小前的那段日子讓陳泯蓁覺得像過了一世紀,直到升小學才有了喘息的機會,夫妻倆交談的時間越來越少,一家三口卻似乎有兩個世界。
當孩子五年級時,陳泯蓁有了更多空閒時間,然而朋友都在台北,婚後大都斷了訊息,無聊的日子使她開始學會上網聊天,唯有在網路世界,才像是找到真實的自己,可以聊開心的事和吐苦水。陳泯蓁常覺得在真實的人生中,除了兒子帶來的喜悅,其他時候的日子就像個空殼,她不明白前夫的心思,更不曉得他把自己關在家中的用意。
上網聊天的事情沒多久就被前夫知道,他大為憤怒,不僅切掉網路不讓泯蓁繼續上網,還多次提出離婚的試探,兩人開始出現爭執。
一天,在網路上閒逛,突然看到這麼一個問句:假如明天就會死去,今天你最想做的、還沒完成的一件事是什麼?當下,這個問題盤旋在她的腦海,久久不去。某日,從台北回家的路上,陳泯蓁忍不住用同樣一個問題問前夫,他回答:「實驗室裡還有工作沒做完。」令她對這段婚姻徹底死心。
決定離開婚姻找回自己的當下
眼看著兒子即將邁入國中,陳泯蓁與前夫商量要讓兒子到台北念書,適應都市的生活步調,提升抗壓能力,此事讓他們爭執許久,最後,前夫雖然有些無奈還是妥協了。
夫妻分開住讓兩人從原本的爭執變成冷戰,幾回的爭吵,前夫總在試探離婚,也許分開住造成不安全感,但陳泯蓁總是不予理會。一回,前夫再次提出試探,陳泯蓁立刻同意好好想想,聽到這樣的反應,著實讓前夫呆愣住;幾天後,她告訴前夫同意離婚,此時,前夫反而退縮,開始企圖挽回。
兩人在共識平衡的前提下總是事與願違,每當孩子上學,總是他們吵得最激烈的時候,心意已決的陳泯蓁雖然害怕,卻鐵了心的做了決定-「離開婚姻、做回自己。」
然而要一個沒有工作經驗、一直仰賴家人照顧、又行動不便的女人做此決定,需要有多大勇氣?尤其大家都認為對於一個身障者來說,能夠找到一個穩定的歸宿就應當珍惜,怎能輕易放棄?當離婚的念頭一出現就再也壓抑不下來,即使身邊人都反對,心意已決的她卻是鐵了心般的執著,就算前夫多少夜的哭求,再也無法喚回陳泯蓁那顆想飛的心。
離婚要接受的考驗很多,最難面對的是要如何跟孩子解釋,當時已經國中的兒子對於爸媽分開並沒有表達太多意見,看似早熟的他,很少說話,當他放學回家看到眼睛哭紅的媽媽,偶爾問了一句:「爸爸又打電話來了嗎?」陳泯蓁知道,所有的事情兒子看在眼裡了,但她沒有勇氣去問兒子的想法,怕問了之後再也沒有勇氣堅持離婚,當下,她決定,不要讓離婚的過程影響到兒子。
浴火鳳凰的重生
簽下離婚證書,走出戶政事務所,陳泯蓁得到了破繭而出的自由感。不過這小小的自由感很快就消失,為了孩子當全職媽媽的她,經濟壓力排山倒海而來,面對現實的生活,行動不便、沒有學歷、沒有工作經驗、年紀又過了40歲,哪間公司肯讓她從零開始呢?
沒有考慮太久,陳泯蓁決定從保險業務工作開始,這行業比較不會拒絕經驗不足的謀職者,但是一個身心障礙者做業務,那更是辛苦加倍,當時為了將輪椅扛上車,才做了一個多月手就開始發炎,而對於一個使用輪椅者來說,手就相當於腳,沒有手的力量,生活大小事就成了困難。她不斷跟老天爺說,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才要開始,絕不能放棄!
除了工作,陳泯蓁選擇跟兒子做一個互相陪伴的角色,兒子自小擁有的不安全感讓她知道必須要讓他的心靈真正獨立才可放手;在離婚初期,為了怕兒子的心理受到影響,約客戶都挑兒子上學的時間,只要兒子在家就不會遠出,直到離婚兩年後逐漸穩定,才放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短短一年保險業務員加上7年的保健食品推廣,除了改變陳泯蓁不愛說話的個性,並且懂得傾聽和同理心,雖然,業務工作並不是她真正的夢想,但她了解順天意做事,逆個性做人的道理,所有的鋪陳,都是在迎接那不平凡的時機。
2012 年,泯蓁遇到事業上的瓶頸,正當她擔心經濟會因此受到影響時,突然在網路看見一則招生訊息:「聽見星光」,身心障礙者流行音樂培訓人才的課程,課表裡的講師幾乎全部都是線上的藝人,加上收費不高,當下她覺得:「哇!從來沒有看過哪個公益團體會辦這樣子的課程!」在她的心裡湧起了強烈的念頭,覺得這就是她想要的,然而課程報名資格限定在40歲以下,當時已經超過50歲的陳泯蓁說什麼也要從居住地宜蘭前往台北聽說明會,並厚著臉皮報名登記候補,最後如願以償的成了學員。
經由課程,陳泯蓁接觸到許多視障與其他障別的朋友,各個學員背後都有一個奮鬥的故事,從他們身上她領悟到這個世界上,還有比自己更辛苦的人在努力掙開束縛的限制,勇敢面對人生。在一些共同行動當中,她看到他們對舞台的喜愛與渴望跟自己一樣,於是萌生了想幫助這些學員們的念頭,希望運用自己曾經有過的行政經驗,用後半生去做他們的推手。
「聽見星光」第一期的課程結束,所有的學員組織成了「夢想者聯盟」,陳泯蓁雖然以唱歌接觸舞台,但在離婚後,也先後演了多齣舞台劇,參加過舞蹈比賽;因此,她又與班上的幾位視障者和肢障者,希望結合歌、舞、劇,組成一支多元的表演團體,因此「視輪傳動舞集」誕生了!前幾年的規劃著重在舞蹈,全團裡,只有坐在輪椅上的人看得到,站立者都是看不到的,一開始的訓練過程中,不小心被視障者打到頭,不小心被輪椅壓到腳的狀況層出不窮,但是看著大家興奮地學習著,讓陳泯蓁心裡有了更多的想法。
就在第二期「聽見星光」開課前,陳泯蓁覺得可以貢獻己力,於是毛遂自薦跟「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朱秘書長懇談了一次,一談之下才知道秘書長也注意到陳泯蓁的工作能力,在惺惺相惜下,安排了陳泯蓁進入協會工作,從此,她可以一邊表演,也有了固定薪水,終於可以無後顧之憂地築夢。
遇見「聽見星光」,陳泯蓁並不知道它就是轉機,只知道它像是黑夜中的一盞燈,內心雀躍之下不顧一切的抓住了它,當發現一切不是夢,開始有了渴望,終於知道,原來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那個期盼竟然就在眼前,人生總是這麼奇妙,當你願意面對的時候,就會有一條路出現,貴人也會出現,一旦逃避,就甚麼也沒有,只能坐以待斃,而陳泯蓁知道自己的堅持是對的。
傳承生活態度,堅持走適合自己的路
唯一的兒子如今已經26歲,一路成長過程都是個內斂的孩子,2011 年兒子從電機系畢業,卻沒有走上工科這途,反而深受陳泯蓁的影響,喜歡音樂和藝文,自己寫劇本、寫小說,也承蒙協會秘書長的看重,執行了一些活動專案。
陳泯蓁對兒子的教育,並不著重在學業,只希望他健康快樂,因此她讓兒子自由發揮,更不會逼著他從事可以大富大貴的工作,因為泯蓁深深了解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朝著夢想前進,人生才有意義。
揮別婚姻,用輪椅旋轉出生命的無限可能
也許有人覺得,為了找回自己而放棄婚姻值得嗎?對於陳泯蓁來說,婚姻僅是人生的一個過程,不合適的路而勉強走下去,只會害人害己,而她不願意無所作為的過此一生。
對於婚姻,陳泯蓁沒有後悔,而她也勇敢的放下一切別人認為的幸福和好運,這一生,她不求轟轟烈烈,只要無怨無悔。如今,愛表演的她,只要有戲劇、歌唱、舞蹈的舞台,就有可能發現陳泯蓁的身影。站上夢想的舞台,每天都充實開心,因為,她勇於做自己!
(本文摘錄自《愛的禮物-單親媽媽的心靈十三堂課》一書第157~169頁,感謝立京實業公司慨允轉載。)
延伸閱讀:
Tags: 愛的禮物-單親媽媽的心靈十三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