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振龍
「精神障礙」是所有身心障礙障別中,最慢被納入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的障別(民國86年),加上一般人長期對精障者有「危險性」、「不定時炸彈」的刻板印象,所以精神障礙者及其家屬長期生活於陰影中,權益被忽視。
站在一個醫師、一個助人者的立場,由於親眼見到社會對精障者缺乏包容及接納的情況下,有些病患就醫被延誤、被排斥,家屬更是耗費相當多的心力來照顧病患,所以期待自己能為精障病人及家屬盡一點力。基於此份信念,台北市立仁愛醫院自民國88年起向台北市政府勞工局申請「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連結資源為病患推展一系列的就業服務方案,期待藉由這些方案能鼓勵病患走出家庭,參加工作訓練學習一技之長,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提昇他們自立謀生的能力,早日回歸社會,降低家屬的負擔及整體社會的醫療成本。
目前臺北市立仁愛醫院推展之就業方案,已陸續為精神病友成立了「心靈鋪子」咖啡屋職能工作坊、咖哩雞烹煮團體、義大利麵烹煮團體、點心團體基礎班、點心團體進階班等各式各樣的實習操作團體。民國91年7月份起,本院更為精神病友建構了另一個更接近外面職場的庇護性職場——「鮮果吧」訓練場,以讓更多的人接觸、接納精障病人,並提供病友做更多元化的工作訓練。
另外外面職場就業的部分,本院於89年中,便率先和企業體-全家便利商店簽訂僱用精神障礙者的契約書,約定每年固定聘僱精障病人五位以上,目前藉由此管道已陸續有多位學員成為便利商店的店員了,在此也感謝全家便利商店對精障者開放工作機會。
一般人面對精神障礙者,往往心生畏懼與疑慮——「他們危險嗎?」、「他們可以工作嗎?」其實精神病人和心臟病人或高血壓患者一樣,只要穩定服藥,不僅可以正常生活,而且穩定工作,甚至經過短暫的工作訓練後,可以和你我一樣,成為老闆眼中不可多得的優秀員工!
所以藉此機會呼籲,精神疾病和病人並不可怕,有病找醫師便可以得到治療。病人藉由工作訓練,他們便可以成為職場上有產能的生力軍,企業體開放工作機會,接納更多的身心障礙者,他們便會是努力工作的好員工。
2002.11.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立仁愛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