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陽光基金會重建中心心理師 李逸明
燒傷不僅影響了一個人的外觀,伴之而來的心理問題也是值得注意的重要課題。因此在生理復健之餘,心理復健也不容忽視!而燒傷後的心理問題及調適可以分為幾個時期來說明:
住院期:
幻覺、夢囈、精神症狀
當住進燒傷中心之時,傷友即將開始一段與世隔絕的生活,除了醫生護士、就是疼痛,以及一連串的手術等待著他。在傷友昏迷之時,常伴隨幻覺、夢囈和一些精神上的症狀,甚至有時會極度的不配合,這時可請精神科醫師協助,通常這些無意識的反應只是過渡期。
否認、悲傷、生氣
當傷友醒來的第一個感覺是:「我怎麼會在這裡?我怎麼了?」才漸漸回憶起受傷的片段。而接下來的醫療過程則開始引發傷友對現實的了解,這時傷友可能無法接受自己受傷後的樣子,面對無法動彈的身體,身不由己的感覺讓傷友產生無力感。傷勢嚴重者可能就寧可放棄自己,求死的意念勝過求生的勇氣,進而不願配合醫療。
漸漸在醫護人員的協助下,傷友明白目前必須面對一連串的復健過程,心中開始產生許多的無奈、哀傷。面對未知的未來,也有恐懼和不知所措。覺得自己很可憐,為甚麼是我發生這種事?也開始有怨天尤人的情形發生,甚至恨自己、恨別人、恨醫生為甚麼要救他!看到自己受傷的外觀,有的人會因哀傷而產生憤怒,也會厭惡自己的樣子。這段時期哀傷和憤怒是常見的情緒。
復健期:
孤獨、沮喪、退化、失眠
上述住院期常見的情緒反應在復健期仍有延續的可能,而出院後則會增加另一波的情緒反應。
傷友出院後會更明顯發現自己與平常人的不同,在醫院裡大家都是病患,出院後和親友相處才發現一切都不同了。而孤獨的感覺就油然而生,進而可能封閉自己不願與人親近、拒絕別人、自怨自艾。而在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也因肢體功能的障礙有力不從心之感,凡事都要藉助別人之手,傷友就更加有無用感,就乾脆自暴自棄,自殺的想法在這段時期仍有可能重現。
在復健過程中傷友也有許多複雜的情緒,可能隨著復健的成果與否心情有起伏。如果成效不彰,沮喪會隨之而來。而在換藥或復健過程中都會因疼痛而有易怒的狀況。在諸多的情緒之下,傷友也會有失眠與做惡夢的現象。
重返社會期:
退縮、惶恐、擔心、缺乏信心
復健成功之後,生理的功能大致無礙,傷友可以重返社會進入職場,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但因脫離社會太久(也有一邊復健一邊仍在工作者,他們這方面的問題就較為減少),或因外貌改變心中會有對未來的焦慮、擔心,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對於與平常人相處有害怕,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都是傷友缺乏自信的地方。
如何做心理調適
以上敘述的心理狀況是傷友較常經歷的,也有例外。有的心理功能較佳的人可以很快達到適應的階段,受傷的輕重也會影響其適應的快慢。筆者曾遇到已復健半年以上的傷友仍未度過否認期,一直尚未接受自己受傷的事實,這樣的狀況也會導致他對未來感到失望而不願配合復健,而延誤了復健黃金期!因此在生理心理相互影響的情形下,心理復健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家屬與其他支持系統
除了陽光的各種活動與服務可以有效地協助傷友,傷友的支持系統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支持系統包括:家人、親友、同事、所屬公司….等等。許多適應良好的傷友,其背後都有一股正向支持力量在陪伴他。使得傷友在復健期間心理上得到莫大的支持與鼓勵。所以支持系統良好也是促使傷友迅速恢復的原動力!
正向的支持與鼓勵是在傷友挫折時鼓勵他,而非一味的保護、幫他做所有的事。在他有進步時為他喝采,讓傷友知道家人瞭解他的痛苦,看到他的進步,是站在他那一邊的。傷友就會有很強的動機做復健,期待自己早日重回正常的生活!
自我的心理建設
調整心態,重新出發
傷友在經歷重大創傷之後,接納自己是第一要務。倘若自己都無法接受受傷的事實,如何踏出重生後的第一步。用一個積極的心態面對受傷後的自己,告訴自己已經浴火重生,能夠擊敗死神的挑戰是何等值得佩服的事!這一關都能過,還有什麼能打垮你。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要不斷地自我鼓勵,為將來規畫。首要是與生理復健為友。只有把握復健黃金期才能為將來奠定良好的基礎。不放棄自己,相信自己能夠掌握未來!
突破自我,走出陽光
在重重的重建關卡之後,相信自己也能夠突破心防,重新走入社會。不僅僅能夠繼續原有的社會功能,更能成為一個鼓勵人心的榜樣。用親身的經歷告訴別人:「我雖不漂亮,但我活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