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腫瘤病變

臉部腫瘤

  腫瘤是身體組織細胞的異常增加。皮膚、脂肪、肌肉、骨骼以至於神經、血管、血液、淋巴腺都可以形成腫瘤。腫瘤若局限在一定範圍內,不侵犯周遭組織,不轉移到遠處生長,其外表有一被膜包著,稱為良性瘤,通常經過一段長時間(幾年以上)漸漸長大。沒有疼痛、潰爛、壓迫神經、血管等症狀,只有腫大的組織可以摸到。但經過長時間,腫瘤可以大到五官不正,或轉變成惡性的可能。

  惡性腫瘤不具包膜,可侵犯周圍組織而導致功能及外觀的影響,亦可轉移到身體各部,轉誃經淋巴腺,然後,由血液到肺部骨骼或大腦。腫瘤長大或局部侵犯,可導致五官功能障礙,營養不良,或轉移到肺、骨、神經系統而使呼吸、還血功能減低而致命。


臉部良性腫瘤

  常見於臉部的良性腫瘤有皮脂腺囊腫,脂肪瘤、血管瘤、淋巴瘤、神經纖維瘤,腮腺混合性瘤、骨纖維性不良增生,牙源囊腫或腫瘤。

  • 皮脂腺腫瘤

  是皮膚的皮脂腺分泌物無法排出,充積而成一圓形囊狀腫瘤,在身體其他部位亦可發生,摸起來是一粒硬,可移動,但仍部份連在皮膚上,其內涵物就像青春痘的內涵物。平常不痛不癢,有時可以合併細菌感染而有紅、腫、熱、痛。治療方法是外科切除,其內膜一定要完全切除,否則再發。

  • 脂肪瘤

  是皮下脂肪(也可以在肌肉間脂肪)細胞擴大增生而成,常有一薄膜,摸起來柔軟易滑動,與皮膚沒有黏連。通常沒有疼痛,增大很慢。治療方法是外科切除。

  • 血管瘤

  多半是生下來就存在,亦有小時候才漸漸出現。在一歲以內,血管瘤漸漸擴大,多半一歲以後就停止變大。據統計、四歲時,有一半以上的血管瘤自動消失或退化成疤痕。常見血管瘤有下列幾種:

1. 紅酒血管瘤,又稱「火焰痣」,是紅色或暗紅色,患處皮膚不高起,常分布在腦部三神經的一支或幾支的轄域內,不會因年紀增大而消失。治療方法有化妝品塗蓋、鐳射治療;切除加上皮膚移植。
2. 草莓血管瘤,(微血管血管瘤),是紅色草莓狀突起,常在一歲內出現,年紀漸大而消失。對嬰兒期,此瘤應採保守,治療方法:觀察壓迫或眼用類固醇,對大孩子或成年人可用外科切除。
3. 竇狀血管瘤,有時與草莓血管瘤同時存在。是皮下柔軟突起,壓之消失,而患者低於心臟時,會因年齡增大而消退,治療同上。

  • 淋巴瘤

  是淋巴管增生,在頭頸部,腋下或鼠蹊處發生。頭頸部好發部位是頸部、腮部、舌、口腔等部位。大的淋巴瘤可以導致呼吸或飲食困難,那時應該馬上手術治療。在入學前予以外科治療是唯一方法。

神經纖維瘤
  是神經末梢與纖維組織混合增生。常多發皮膚,常有咖啡牛乳色班。在臉部可以大小多發圓形,柔軟的瘤群或一大片柔軟臉部隆起而內有蚓狀條。若此瘤長在五官部位影響功能或美觀者,外科一次或多次切除為最佳療法。

  • 腮腺混合瘤

  在二側耳際,腮部為腮腺部位。此瘤為無痛不癢,圓形會滑動瘤,長大很慢,時間久了,可達很大的體積,外科徹底切除為唯一良策。

  • 良性骨瘤及骨纖維性不良增生

  頭臉骨沒有疼痛的堅硬圓突起,但漸長大可以使五官異位、畸形,外科切除是唯一的方法。


臉部惡性腫瘤

 常見的臉部惡性瘤有皮膚癌、口腔癌、鼻咽癌、唾腺癌。

  • 皮膚癌

1. 基底細胞癌,發展緩慢而且局限性。出期是皮膚潰瘍出血,邊緣有色斑,潰瘍久而不癒。
2. 上皮細胞癌,發展緩慢,易轉移。初期為組織突起、潰瘍、疼痛。
3. 色素細胞癌,初期綠痣,但有時潰瘍出血,或淋巴轉移。早期外科手術加上化學或放射線治療可得很好結果。
  臉上若有異常的突出,久而不癒的脫皮或潰瘍,突發的色素斑、擴大或易潰爛出血的痣都需注意是否是皮膚癌的惡性變化!

4. 口腔癌
  唇、口腔黏膜、齒齦、舌、扁桃腺等都可以發生上皮細腺癌或腺癌。症狀是不正常腫大不易癒合、出血等、外科手術加上手術前後之化學或放射治療是目前最佳治療法。

5. 唾腺癌
  腮腺、頷下腺及口腔細小唾液腺是常見的部位,症狀是患處腫大、疼痛或線神經痲痹、淋巴腫大,治療為外科切除加上放射治療。

6. 鼻咽癌
  中國中最多,發生在鼻咽部的上皮細胞癌,經耳鼻喉科醫師於此部位切片檢查,可確定診斷,發現時常有頸部淋巴腺腫,輕度濾鼻或咳血,耳下頷骨處腫大者須找耳鼻喉科檢查,最佳療法為放射線治療。

 

Tags: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