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個學習的機會

文/力心媽媽

很多家長都知道我們的孩子智商並不高,但是我們不可忽略他們的潛力,若是我們預設立場,常常會高估或低估他們的能力。所以當老師問我她能學到什麼地步,我只能回答:「我無法預測,可是我們可以試試看。」我發現當我抱著這種心態去教導她時,她也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成果出現。

我們的孩子從小時候的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等,大多是在打造他們個人的基礎。當他們有一些基礎自理能力後,我們會送他們到特教中心上日托班,除了加強現有能力外,另外可以跟其他特殊孩子過初步的團體生活,然後再到普通幼兒園,與一般孩子做融合教育,如此按步就班的安排,就是希望他們以後能適應社會生活。但在融合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我們孩子的能力真的無法趕上一般孩子,即使是他們最愛的音樂或舞蹈。這就是我讓力心和特殊孩子一起上才藝班的理由。

力心今年已經9歲,在她還小時,曾經上過好多期「唐氏症關愛者協會」開辦的音樂治療,那是一個好玩的不得了的課,因為連當媽媽的都在玩。後來因為種種因素,音樂課暫停開班(現在又有了,不過時間無法配合)。但是孩子對音樂的喜好是不會與音樂課同步暫停,常言道:「上帝為你關了一道門,會為你開另外一扇窗。」,可真是一點也沒錯。我常想,凡是有人聚集的地方,往往就是臥虎藏龍的地方,協會把分散在各地的唐氏家族成員聚集在一起,相對地就把一些有才能的家長給帶了過來。我們打擊班的陳秀屏老師,就是一個好例子。我會如此稱讚這位老師,因為她有兩方面令我非常佩服,一方面她孩子也是唐寶寶,她犧牲教導自己孩子的時間來教我們的孩子,另一方面她除了做到因材施教,還得顧慮到整體性。我想,這可是要非常有耐心。

力心當初上的打擊樂班因為大家年紀都較小,可說是一班實驗班,老師與學生家長都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而這一路走來已過數年。班上的成員來來去去,力心可說是忠實學生,目前班上共有6個小朋友,其中還有個其他類型的特殊孩子,倒也算是另類的融合。曾經有人問我:「妳不累嗎?她的學習效果如何?」甚至還有人建議我送她去上朱宗慶打擊樂的班級,好多好多的問號?而這一切終於在去年我們答應愛智發展中心的邀請,在板橋縣立體育館的處女秀,得到很好的答案。

為了那次的表演,孩子除了在家加緊練習外,每個星期六還額外集訓,彩排時雖然出現一些令人擔心的爆笑畫面,但看到正式表演時他們的愉悅及專業的表現(一起開始一起結束),真的會讓人覺得,我們的孩子果然是鎂光燈下的寵兒。也因為那一次的表演,讓我們對我們的孩子有全新體驗──他們真的是可造之材。

我常跟力心的姊姊說:「力心雖然沒有妳聰明,但是她的學習精神比妳好。」而這些特質幾乎都存在於打擊班的學生身上。打擊樂不同於一般個人獨奏的樂器,因為演奏者除了把自己的樂器負責演奏好,還得注意什麼時間輪到自己,合奏的時候須互相配合同伴的拍子(不能太快或太慢)。想想,要做到這點可真是不簡單吧?!也許一般人以為我們的孩子只會拿起樂器隨便打打敲敲,以我們班上的同學為例,有些人已經可以看得懂簡譜,並區分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還可配合CD的播放,適時的且無誤的打鐵琴。

當然為了要達到這種目標,除了循序的教學外,我們家長也需要督促自己的孩子們練習好自己的功課,還得呼朋喚友一起練習。練習的路是辛苦的,剛開始我以為孩子會打退堂鼓,其實我們的孩子也是有榮譽心的,因為他們擔心若沒有練習,會被老師請到門口觀摩其他同學上課,這樣就太丟臉了!所以有時我會跟孩子說:「不想練習,就不要去上課了。」她還會生氣,因為不去上課比練習更令她難受。記得一次我搭捷運要去協會等孩子上課,卻在古亭站碰到帶著力心的菲傭,兩人一陣驚慌交換孩子與車票,等車門關上時,力心問「她的樂譜呢?」我們兩個大人在門裡門外,又能如何?力心叫我要跟老師說,不是她忘記帶,還要提醒老師她已經背起來了。由此可見孩子很在意這個課。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都希望別人把我們的孩子當一般孩子看待,多給我們孩子一些機會,那我們是否也該給我們孩子這種機會呢?

(作者為「唐氏症關愛者協會」家長。本文轉載自「唐氏症基金會」2004年4月《歡喜會刊》2004年第2期,感謝該會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