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衝突vs.居家照護

文/小面族

2005年4月,難得的機會下隨友人住在蘭嶼牧師的家中,得以貼近瞭解達悟族人的生活。短短的三天停留,見識到離島生活的大不易。

那裡僅生產少數幾種瓜果,台灣常見的水果運到蘭嶼後,高昂的價格讓許多達悟族人只有興歎的份。島上四處可見廢棄的電器用品,例如:洗衣機、冰箱等,造成美麗島嶼的視覺污染。原因是,台灣的善心人士捐贈舊家電給達悟人,加上帶鹹的海風侵蝕,沒多久家電就壞了,而維修費用過高,只好棄置室外了。島上汽車也很多,來源和下場也跟廢家電差不多。

電腦算島上的奢侈品,電腦零件甚至得去台東市購買,而申請寬頻線路也極為耗時。我們見到達悟朋友別緻的房子,那是由族人協力興建的,但是鐵製拉門彎曲變形,卡在半途,讓朋友家人必須彎腰進出。為什麼不修理?島上可能沒有師傅或材料,需遠從台東訂購及請人施工,龐大的費用也是難以承受的負擔。

談到老人照護,在外來文化影響和社會變遷之下,有些蘭嶼的老人並不和孩子一起居住。老人孩子因為生活習慣的因素,使得一些老人家會選擇在另外一個空間生活,自己面對晚年時光。然而,許多重症、虛弱的老人,在沒有適當、適時的醫療照護的情況下,就這樣靜靜地自生命中退場。

原屬於蘭嶼衛生所的居家護理業務,由於島上特殊的傳統疾病觀念,非常嚴重的重症病者會被認為他們身上帶有厄運,會傳染給非親非故者,使得居家照顧員的工作遭受許多的阻力,加上衛生所各項業務十分龐雜,於是衛生所負責居家服務的護士張淑蘭,便招募義工,於1999年成立一個自發的民間團體「蘭嶼居家關懷協會」,由零開始,推動島上義工媽媽們實行老人居家照顧,並招募訓練社區志工媽媽及照顧服務員。這些義工媽媽以宗教信仰做為支持,每個週末去拜訪老人,為他們沐浴、清掃,陪他們聊天,讓他們在舒適、清潔、有人關注的狀況下,面對自己褪了色的生命。

2004年接受台東聖母醫院的委託,協會開始執行蘭嶼老人送餐方案,受惠者達57人,而2006年則有61人。這些年來,除了老人居家照護、老人送餐,協會也持續舉辦個案家屬座談會、重陽節旅遊及文康活動、老人聚餐活動、志工表揚活動等等。

2005年10月,「蘭嶼居家關懷協會」推出「興建老人聚會所暨協會總站計畫」,舉辦老人聚會所暨協會總站致贈活動及動土儀式,並正式向外界募款。目前持續進行總站建築工程。蓋房子花費最多的是材料與人力,在總站建造過程中,協會引進「協力造屋」的蘭嶼在地精神,藉著互助合作,創造出亙古常新的偉大建築。材料方面,他們定期舉辦志工搬沙、採石等活動,藉由志工的努力,節省總站材料費的支出。人力方面,在每次灌漿時,他們也會召集志工,讓搭蓋起來的建築,不只是用善款堆積而成,還包含志工的汗水。

未來老人聚會所完成後,將會提供以下的服務:

  1. 常態舉行老人日托活動
  2. 定期追蹤老人身體狀況
  3. 老人營養便當製作
  4. 凝聚社區認同,動員社區內部資源

如果您認同這樣的蘭嶼在地精神,願意共同出一份心力,請跟協會聯絡,登記成為志工群的一員,共同造屋。除了人力,該計畫需要的物資與經費更是龐大,卻因僻居偏遠,難以獲得媒體的長期青睞與民眾的持續關注,請大家對「蘭嶼居家關懷協會」投注關愛的眼神,給予各種協助。當台灣島上的各式老人照護計畫日漸落實之時,希望蘭嶼的老人也能在協會的努力下,不再貧病、寂寞的老去。

本期(87期)DIN電子報感謝「蘭嶼居家關懷協會」的熱情協助。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