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原
1964年出生於雲林崙背鄉的陳忠盛,父母親都務農,忙於農事疏於照顧孩子,在當年的台灣西海岸,衛生設備不良,許多小孩子得到一種急性傳染疾病,這種病在剛發病時有頭痛、發燒、喉嚨痛等病狀,一般家庭會認為是受到風寒,又沒時間帶到醫院去醫療,慢慢會發生胃口障礙、頸項僵硬、身體痲痺等狀況。這種病是屬於急性脊椎前灰白質炎(acute anter poliomyelitis),不容易診斷出來,一旦染到這種病如邪惡的閃電入侵人體,產生肌肉萎縮使雙腳殘廢,這種病都發生在小孩子的身上,所以醫學界稱它為「小兒麻痺症」(infantile paralysis),陳忠盛就得到這種病,因不良於行就留在家中,沒有去上學。
該是1973年,陳忠盛8歲那年,許多鄉親就告訴他的父親,彰化二林地區有一家「喜樂保育院」,專收小兒麻痺的病童,這些病童還可由保育院送入學校讀書,於是陳忠盛就住進了保育院,展開了另外的一種生活。當年保育院剛由「二林基督教保育院」改名為「彰化縣喜樂保育院」,並遷入中西里二城路的現址,由林而玉代理院長職務,當年的瑪喜樂女已經59歲了,每日忙進忙出為院務奔波,還要關心院童的生活起居。
2007年9月10日,我到芳苑工業區的「愛加倍工廠」拜訪陳忠盛。第一次與陳忠盛見面,看他是一位沉著、內歛的青年,雖然撐著拐杖但動作靈活自如,談起話來條理井然,他的座位上有一塊理事長的牌子,表示這家工場是由他負責,於是我說明來訪之意,希望他能談談喜樂阿嬤與他之間的一些記憶。
他告訴我說:「阿嬤愛每一個院友,用她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來照顧我們這些與她毫無親屬關係的小兒麻痺院童。如果沒有來二林保育院,我的人生不會是現代的樣子。」
「你是否可以告訴我一些比較具體的事實,比如說:阿嬤對你的照顧時,使你永遠難以忘懷的事情?」我一直在想瑪喜樂女士,在台灣人的心目中,已經像神一樣的被傳頌了,但除了院童或與阿嬤有過接觸的人,才會感受到她行事風格的慈悲與愛,一般人是很難去細訴他愛的印記中的具體事實。
臉頰充滿微笑的陳忠盛說:「自從進入保育院後,因已到了接受國民教育的年齡,阿嬤送我到二林中正國小去就讀,接受義務教育。到了國小二年級時,我的導師林玉英對我這個小兒麻痺的孩子特別關心,從小可能是營養不良身體衰弱,時常會暈倒,每一次暈倒林老師總會特別小心處理並通知阿嬤,阿嬤就會趕過來看我,給我很多的關懷。那時我一直在想,這位與我沒有血緣關係的外國人,怎麼會這樣的愛我,在心目中就產生了很深刻的感激……。」話說到一半,辦公室的電話聲響起,陳忠盛向我說聲:「抱歉!我接通電話。」
掛上電話後,陳忠盛繼續說:「在我國小二年級時,有一個晚上我發高燒又暈倒了,阿嬤自己開著車送我到一家陳外科醫院。看完門診後本想趕快回家,那個陳醫師說要打點滴,因我發高燒,阿嬤就守在我的身邊,一段時間後就幫我量體溫換冰枕,那一夜,每當我睡眠中醒來,都看到阿嬤充滿關愛的眼神。我的心中也一直擔心著,不知到要花費多少醫藥費?直到天亮我的體溫降了,阿嬤拿完藥要付款時,那位陳醫師就說:『瑪太太:免啦!』這位陳醫師也是一位充滿愛心的醫師,那時我小小心靈裡就想著:以後如果我有能力,我一定要來開一家醫院,來救濟一些貧窮的人!」
於是我就對陳忠盛說:「那天我從你的朋友唐榮宗處,知道你從二林國中畢業後,就去讀樹人醫專,雖然沒有獲得醫師的資格,卻是一位藥劑師,為了開設醫院,也到中台科技大學去讀醫務管理,後來醫院也開了,說實在的今天我特別想來了解你創辦醫院的來龍去脈。」
「那是一段不刊回首的記憶,那段日子差一點毀壞我的生命?」陳忠盛說:「那是1993、94年的事了,真的也是為了一種理想,但我可能太天真了!」
「醫院設在哪裡?用什麼名字?營運了多久?」我開始提出問題。
「當年沿海地區缺乏醫療設備,我想回饋故鄉而在崙背鄉的大有村蓋醫院,那個時候正好我們的政府鼓勵到偏遠地區去設立醫院,於是我回去跟家人商量,用家中的祖產土地去貸款;一方面為了要延續阿嬤的愛,把她的疼心宣揚出去,於是醫院的名字就取名『喜樂醫院』,當初要取名字之時,有許多人反對這個名字?」
「為什麼?」我有點丈二金剛。
「鄉下人很迷信,『喜樂』的發音與台語『死嚕』有一點諧音,沒有人會想把病患送到『死嚕醫院』,但我想如果沒用阿嬤的名字,開這家醫院就沒有意思了,於是我說服了家人與鄉親,醫院也從1995年開始營運,運用基督愛世人的精神,去從事醫院的管理。在醫院忙碌的日子裡,本來非常的順利在營運,但有一些不肖之徒,為了從醫院中剝取不法利益,而我堅持不肯,雖然沒有讓他們得逞,但那些在場商爾虞我詐的人,卻使喜樂醫院產生週轉不靈。」這一場挫折使陳忠盛心灰意冷,後來他自己檢討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少不更事,社會的經驗不足,只是有太完美的理想,現實考量太少了;另外可能因自己個性單純,不善交際應酬,不會營造關係,最後連銀行貸款的資金也被凍結,於是醫院經營不下去了。
「後來如何處理?虧損了多少?」我又提出問題。
「當時沒有辦法運作時,由華濟醫院來接手,我的債務約1億9千萬,但我的資產超過2億,所以我們要求華濟醫院接收醫院,也必概括承接所有債務,本來都講好了,但他們接手後,對我們的土地貸款,華濟醫院並沒有履約去繳納,造成了我的土地被法院強行拍賣,使我無法面對我的親人。」
那時的陳忠盛只是一個30歲左右的年輕人,又是一位殘障者,建醫院的目的只是為了延續瑪喜樂對台灣人的愛,要到窮鄉僻壤去幫助貧病的人,所以在1996年時,當時的總統李登輝也曾帶著宋楚瑜、蕭萬長到醫院去給陳忠盛鼓勵,沒想到意外的事情發生後,把家產也連累了,真是「三代累積,一代開空」,無顏見家族父老。陳忠盛失去了信心,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對信仰也產生動搖,本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以求解脫,但每當夜闌人靜時,看到賢淑的太太與乖巧的女兒,內心就感到非常不捨,最後在愛妻的支持與感召下,使他又爬起來了。
整整有六、七年的時間,他透過閱讀與沉思來自我反省,想起阿嬤小時候對他說:「跌倒了要自己站起來!不要依賴別人的扶持。」同時他又想到《聖經》上耶和華的一句話:「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這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但不必去懼怕,只要有信心總會達成的。在生活最落魄的時候,他在彰化竹塘地區租屋而居;在意志最消沉時,許多兄弟姊妹為他禱告,陳忠盛一直以為自己是失敗的見證,但一直在身旁扶持他的莊孝盛牧師卻告訴他說:「醫院雖然讓給別人了,但在上帝前立的志願已經完成了!」莊牧師另外一個角度的思考,使陳忠盛突然甦醒過來:任何事情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的,做事只要有所堅持,那努力的過程問心無愧,面對困境時不可以灰心,相信上帝也有可能遇到逆境,於是他想一想:重新出發吧!
一切的力量由心而起,陳忠盛想著:我必須要做一隻浴火的鳳凰,這一生當中不可以再跌倒了,眼看阿嬤在歲月的侵蝕下,慢慢的失去了記憶,自己內心感到不捨外,又想要延續阿嬤的精神:傳愛、希望、宣教,該是往後事業的目標。因此在陳信惠牧師的鼓勵下,又號召喜樂團契的成員,於二○○四年先後成立了「彰化縣喜樂小兒麻痺關懷協會」與「中華民國喜樂身心靈障礙者福利促進協會」。
擁有管理專才的陳忠盛被推舉為協會的理事長,於是他又開始想起要如何去做,才能對這些身障的朋友的生活有所幫助,他又想起半世紀前上帝差遣一群天使來到台灣,照顧一群被放棄的小兒麻痺者,但這群天使已經慢慢老去,有的也已離棄,當年接受上帝恩賜的孩子,該獨立站起來,共同來扶持,於是經過商討成立一個養生家園「愛加倍工廠」。
這棟建造在風力強勁芳苑工業區中的「愛加倍工廠」,是以印刷業務為主體,配合個性化商品設計,工場員工30位其中,有18位是身障者。當我進入這家工廠時,我發現這些身障者在工作時,動作很熟練,好像肢體的殘缺並沒有影響。每個人都以笑臉迎人,有人在繪製設計圖,有人在包裝各種產品。看到陳列在架上有馬克杯、相框、T恤、中國結、磁盤、名片盒等琳瑯滿目,我內人發現一個印有王功燈塔的磁盤,想買一些回來送給朋友,可惜只剩下一個,花新台弊300元,買回一個紀念品。
內人想要多買一個,問他們員工一個也做嗎?當然做啊!因為所謂個性化商品,就是每一個都有獨特的個性,所以一個他們也做。在這個工廠中,我看到行政區的員工,有人在處理公事、有人在排版、有人在操作機器,另一部分的人在現場工作摺紙、算產品、包裝,有秩序的做個人的事,工作帶給他們信心與快樂。
陳忠盛告訴我:「愛加倍的命名,希望傳遞阿嬤的愛能多加幾倍,希望社會能對我們的產品愛加倍,大家彼此也能加倍互相關懷,所有的恩典都能倍數增長,也使社會的喜樂加倍……」聽了陳理事長的說明,我想到這樣的一位充滿愛心的人,經過一次的失敗後,還能再站起來,積極奮鬥著面向陽光,背後的女人一定值得去了解,她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於是我向陳忠盛請求能引見拜訪陳夫人,沒想到他說:「內人是不喜歡曝光的,如果我向她說可能不會答應,還是你自己去找她,現在她在二林保育院工作,擔任保育院的醫護督導。」於是我決定到二林去走一趟。
(作者為彰化縣籍知名作家、詩人,著有40多本書,曾任賴和紀念館館長。本文摘錄自《二林的美國媽祖》一書第65~73頁,感謝作者與「彰化縣政府文化局」慨允轉載。)
Tags: 116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