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下的悸動

作者:  游鯉綺

第一次在牽手無礙的會議中聽到內洞,覺得真有趣,就在烏來竟然有這麼一個地方,有瀑布有森林。來到內洞,對於那個瀑布就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原來,內洞森林遊樂區就是以前的娃娃谷,大學的時候來過,當時的娃娃谷我們幾個人搭了帳篷露營,晚上還生了營火泡茶聽水聲,原來,真的相識過。只是時過境遷,後來由林務局管理,當然保育成為更大的重點工作,除了開放一般民眾散步、運動、吸收大自然的能量,也禁止一些對環境可能造成不利的活動,例如露營、生火。

自從牽手無礙開始辦內洞旅遊之後,每一年至少一場,場場爆滿,步道一旁是淙淙水聲,另一旁則是各式各樣的花花草草,這麼幾年下來,終於認得華八仙跟水鴨腳秋海棠,聽說這步道旁還有幾棵油桐花,飄落的時候特別漂亮,意境幽雅,絕不是以量取勝(好像只有一兩顆)。每一次去到內洞,都是精采的生態探索之旅,台大保育社的同學每一個都像是背著百寶箱來的,開箱之後保準你驚喜連連,有蛇、有蛙、有蝸、有螢,至於,甚麼蛙、甚麼蝸我總是傻傻分不清楚,但是每一次見面的招呼一定是”哇!!!”也不知道牠們家族有沒有記錄下我們的反應與特徵,給族群們留下對我們這群朋友的傳說,只知道,每次我們造訪,這些可愛的生命總是熱情的回應我們,靜靜的月光下,一一的探頭招呼大家。

但是總也有人會問,瀑布在哪裡?是涼亭對面的小小絲涓嗎?水壩之後的曲徑究竟通往哪裡?

從”風聞有你”到今日得以驚見瀑布平台,如果從探勘、溝通、工程施做算起,是兩年的時間,如果說從一群人開始發夢算起,便是95年開始的事了,經過5年的時間,累積同時也讓我們彼此有更多的成長,不斷的對話,無障礙要對話的不是階梯、也不只是生態,還有心態,人的心裡面究竟怎麼看待身心障礙者的價值,甚麼樣的社會可以拉近更多人的參與,這些都是值得一再討論的。也許有人質疑這樣的改變只為少數人,但事實上數量不應該是關鍵,一個社會的發展成熟與否,便是看它如何關照社會中的少數人;平等與權利是一種互相對待的過程,所以數量不是關鍵,重要的是每一份子都是社會的一部份。

如今,內洞可以從售票亭開始,一路散步道瀑布平台,一定還有很多不能讓大家滿意的地方,包括我們最希望可以讓大家自由來去的交通工具。一個景點有了無障礙,要能真的讓大家可以到來,需要一條交通路線、可使用的車輛、以及可以預估的車班趟次。我們推動無障礙的休閒旅遊環境,但我們也知道以山區來說,公車的班次有限,既然有限,所以每一班車更需要都是無障礙的車輛。假設一天只有四班車,那麼少了一班車沒有無障礙的座位,對身障朋友來說就是很大的不方便,可能回程、去程都只剩下唯一的選擇,甚至是沒得選擇,因為其他的交通工具時間不見得能搭配得上。而現在,沒有大眾交通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只能自己開車或者租用復康車輛,真的需要交通局、觀光局等相關的單位好好發展休閒觀光路線。”微笑台灣319鄉”有多少鄉鎮可以看見身障者的笑容?”台灣好行”獨不見身障者走出來的身影!一個無障礙景點的促成,其實會牽引更多工作,對於台灣的休閒無障礙來說,內洞的無障礙平台令人感動,卻也催促著更多還沒有追上來的腳步,繼續加油吧!!我們的夢還在瀑布的另一端。(本文作者為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社工師,照片由千里步道籌劃中心提供)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