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有聲書的誕生——母帶數位處理及數位錄音

文/清大盲友會

「清大盲友會」有聲書的借閱與流通現已全面MP3化,而之所以有如此豐富且不停增加的MP3有聲書供盲友們借閱聽讀,最大的幕後功臣當然是我們的錄音志工。不論日夜寒暑,志工們持續不斷地獻聲,錄製好的書籍從台灣的各個角落集中到盲友會來。

目前錄音志工主要以兩種形式進行在宅錄音,一種是以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進行數位錄音(數位錄音志工),另一種則是傳統的錄音帶錄音(類比錄音志工)。為了因應數位化的迫切需求與趨勢,盲友會積極地將館藏所有母帶予以轉檔,以MP3格式數位儲存。當類比錄音志工將有聲書錄音帶製作完成,寄回盲友會後,我們必須先透過特殊的轉檔器材,以一比一的速度(即60分鐘錄音帶需耗時60分鐘轉檔),將錄音帶的內容轉檔成MP3數位格式後,再由母帶品管人員作試聽品管。試聽品管過程中需進行頻率採樣,在不影響錄音志工本身音質的前提下,去除不必要的雜訊或背景音。同時,還必須對有聲書內容進行剪輯,依照文字書的章節編排,將原本以錄音帶卷數為單位的聲音檔重新劃分成單一曲目(也就是一小節內容一個曲目),以方便讀者聽讀與搜尋。經過以上完整的處理後,一本MP3有聲書才算正式完成,新書得以上架供讀者們借閱。

由於錄音帶轉檔成MP3所需的後製作業較為繁雜費時,因此,我們積極鼓勵類比錄音志工轉型成在宅數位錄音:利用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在自家錄音,然後以網路傳輸的方式,將聲音檔案傳回盲友會。使用電腦數位錄音,對錄音者而言也有許多方便之處。首先,數位錄音可以省卻許多「尋找接點」的時間;即使再怎麼熟練,錄音時偶爾也難免吃螺絲,過去必須將錄音帶倒轉迴帶,找出適當的段落當接點重新錄製,將錯處覆蓋過去。有時反覆錄製好幾次了,仍舊沒辦法完全遮蓋舊的聲音。若使用數位錄音,可直接檢視螢幕上show出的聲波,將錄錯的地方直接刪除,再繼續往下錄音即可。其次,錄音過程中,總難免有不知道怎麼去詮釋的地方,例如:圖形、表格、原文或方言……等。以往遇到這些地方只好「卡住」,非得等知道怎麼唸之後,才能繼續往下錄音,有時候甚至大大減損了錄書的樂趣,錄製的進度就緩下來了。如果是數位錄音,由於存檔時以文字書內容的一個篇章為一個檔案,遇到類似不知怎麼唸的情況時,可以把它先跳過,先錄下一個章節,利用不錄音的時候去找資料或與盲友會人員共同討論,決定怎麼錄之後再行錄製。數位錄音還有其他許多好處,例如:不需跑郵局寄郵包、不需使用錄音帶,經濟環保又節省資源、錄音的音質更佳清晰…等等。

有越來越多的志工向我們反應,希望知道如何進行數位錄音,2005年6月初在台南舉行數位錄音志工培訓後,受訓的志工們大都已經開始練習如何數位錄音,甚至已經有志工將錄好的書籍傳回盲友會了。未來我們預計再多舉辦幾場培訓課程,希望有越來越多的錄音志工能加入數位錄音的行列。

(本文由「清大盲友會」提供,感謝該會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