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媽媽在戴上貼近小宗視力狀況的模擬眼鏡後終於能理解小宗在閱讀上是如此的吃力。
文/北區資源中心副組長 蔡蓓欣
關於小宗
「我想讓他們知道我的視力。」他是小宗,一個靦腆且沉默少言的高中生,因為不想和別人不一樣,選擇隱藏個人需求以便看起來與常人無異,在家因父母過度的擔心,而不願打開心門與父母溝通,他無助的對社工說出自己的期待。
據媽媽表示,小宗從小受腦性麻痺影響,除了右手與下肢腳部張力較大之外,也有先天弱視的情形。媽媽觀察小宗有時候找東西都找不到,但身體狀況好的時候又會說看得很清楚,實在難以從小宗的描述知道他看出去的世界長怎樣……。
親友模擬視覺體驗服務的經過
「我知道為什麼你小時候無法把字寫在框框內了。」、「閱讀時容易跳行。」、「練習寫字時常常會少一劃。」、「找東西會找很久。」爸爸媽媽在戴上貼近小宗視力狀況的模擬眼鏡後偶會發出驚呼,他們終於能理解小宗在閱讀上是如此的吃力,而此時小宗的表情也從沉默轉變成有笑意。
在戶外體驗時,爸爸疑惑地詢問小宗:「你平常看到的都是白茫茫不清楚的樣子嗎?」與小宗核對後,爸爸從震驚轉為思考之色。爸爸表示一直以來都著重在小宗的肢體問題,而忽略視力對其的影響,體驗後才知道原來小宗的視野這麼小,如果要走得好,必須很專心注意下面,眼睛要很用力看才能穿透那片霧,才可看得比較遠,且需要多花一些心力去判斷距離的拿捏,現在爸爸能夠理解為什麼小宗晚上不太想出門,或是進到較黑暗的地方會比較排斥。
因為小宗腦麻的問題,爸媽考量會有肌肉萎縮的情形,一直以來都會固定帶小宗去爬山,但小宗總是會悶著頭,表情不甘願的爬給你看,媽媽可以感受到小宗在生氣,卻從不講生氣的原因。然而當天,他們開始對話,先透過以爬山這個主題,親子三人開始進入彼此溝通狀態。
從理解到展開對話
「溝通」,一直是關係中最大的挑戰,我們總是太習慣用行動模式解決問題,卻忽略了理解彼此在語言或非語言訊息中背後的情緒,以致於溝通非但沒有互通,反而帶來更大的鴻溝。
身為工作者的我們在一旁觀察這對父母,從以明眼人的角度轉換成孩子的視角後,較能夠體會長時間閱讀大量的書籍、或是在複雜的環境下行走是相當辛苦的,而小宗也在爸媽戴上模擬眼鏡之後變得比較願意開口說話,事實上,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接納與包容,這會鼓勵孩子更願意跟父母溝通,而小宗之所以願意開口講得比較多的原因,我想是來自於因為有被爸媽理解到,才得以開始展開有意義的對話及討論,相信他們即使回到家中,嘗試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討論,讓孩子的回應從「無話可說」慢慢轉變為「無話不說」,最終能找到有共識的生活方式。
(本文轉載自財團法人愛盲基金會心世界月刊電子報2021.8期,感謝基金會慨允轉載。)
Tags: 262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