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秀慧、葉孟軒、崔彬
從LINE傳來一張圖,紅的喜氣,有水的流動感,臺東辦公室主任林秀慧說:「好看吧」,「是玉妹畫的,她智能障礙,不會說話…」,「藝術老師很興奮,說這是個有愛的地方,才能畫出有愛的訊息。」。
「這是個有愛的地方」這句話多麼激勵呀,六年了,白永恩基金會在這蹲點(臺東南迴地區太麻里、金峰、大武、達仁四鄉),從一位工作人員、一個教會的角落、一張桌子開始,透過教會教友的帶領,翻山越嶺挨家挨戶的家訪。104年在金崙天主堂成立南迴地區第一個服務身心障礙的樂活站,隔年繼續在大武成立第二個樂活站。
由於當地社福資訊和資源都不夠,家中若有身心障礙者,家人只能想到哪裡可以安置的「照顧型」服務,但是許多身障者是可以經由學習和訓練增加「能力」,並且可以降低社會的照顧成本和壓力。「他不能只是在家裡呆著!」林秀慧家訪時,常這樣對家長說,不能就這樣在部落裡等著生命凋零,憑著這樣的理念,再遠的路、再顛的山,也要找到屋邊角落的生命。
三十二歲的阿龍,有一點情緒障礙、俗稱自閉,一個在部落裡長大的身心障礙者,公東高工畢業後,就在部落裡閒逛,身心障礙手冊上寫的是心智障礙,他問林秀慧:「老師,同學說我是智障,我是嗎?」。
剛來到樂活站對一切陌生的他提不起學習動機,直到林秀慧見他拿著鉛筆在紙上畫畫,心裡萌起「開繪畫課」的想法,但在當地找師資不易,「雖然這裡有許多創作藝術家,但是他們有經濟壓力,要他們花時間學習教身心障礙者,實在有困難。」輾轉找到在地熱愛油畫的藝術家黃東明,一週2次親赴賓茂和大武樂活站指導,從此,那堂課是阿龍唯一願意待在教室的課,其他時間他會待在辦公室繼續畫畫。
教室裡所有人都沒有繪畫基礎,也許是原住民受到環境的薰陶,勇於使用顏色、展現熱情,剛開始他們的畫布是教室外籃球場的階梯,由阿龍先用鉛筆描出構圖,黃東明老師再讓其他同學自由發揮塗上顏色,想修改就重上白漆,待熟悉筆觸和產生信心後,他們便能盡情在紙上自由的創作,「他們沒辦法照著畫!」老師曾經試著讓大家畫同一圖樣,結果大家不知怎麼下筆。所以欣賞他們的作品,就像探索他們的心理世界,每一幅都是他們展現生活的喜怒哀樂。
由於受到中央山脈南端的大武山區陡峻的斷岸天然屏障影響,臺東是國內少數沒有西部公路貫穿的區域,保留了自然原始環境,卻也阻擋生活發展,生理健康所需的資源建設嚴重不足,即便如此,依據遣使會會祖聖文生•德保神父的使命精神:「為窮人的服務應超越一切,而且不要遲延。」這些年,臺東五位在地工作人員來回太麻里、金峰、大武、達仁四個鄉鎮十八個部落,訪視關懷、捐贈物資、連結資源協助了當地約550人,每天六輛服務車翻山越嶺,百公里的路程,把久居在家的身心障礙者帶出來,藉由技藝陶冶、健康促進與共餐服務,幫助了他們的生命一步步改變。
為了幫助身障者自給自足,讓他們主動願意面對更進一步挑戰,「給他們釣竿需要他們有意願釣魚才行」林秀慧說,去年她帶著服務對象進行庇護工場觀摩之旅,讓有能力、有意願就業的身障者看到其他身障者的努力與未來的可能,願意給自己更多的挑戰,為成立小作所(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準備,2019年3月正式成立的「金崙友善工坊」,依舊是臺東南迴唯一服務身障就業的機構,可服務18位身障者。
這些身障青年的畫作陸續藉由公開展示,受到社會大眾肯定,近年來原住民相關文創商品受到許多年輕人喜愛,樂活站與小作所分別從都會區邀請講師授課,將排灣族文化與在地特色農作物融入手作課程。對社會大眾而言,它不只是一件商品,它還可以述說每一個生命故事。
(本文轉載自天主教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第23期會訊,感謝基金會慨允轉載。)
Tags: 252期電子報